風池穴的位置_風池穴在哪
在一些中醫藥店和中藥網頁上,經常能看到人體穴位圖,人體表面覆蓋了大量的穴位,每個穴位對應的經絡也不一樣。在身體有疾病時,通過按摩穴位就可以讓病情得到緩解。其中按摩風池穴可以緩解神經萎縮,還能治療頭痛、眩暈的現象,那麼風池穴的具體位置在哪兒呢?
風池穴是人體的穴位,別稱熱府穴,在頭額後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所屬經絡為足少陽膽經。其穴義是膽經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陽熱風氣。
風池最早見於《靈樞·熱病》篇,在《談談穴位的命名》中這樣說:“風為陽邪,其性輕揚,頭頂之上,惟風可到,風池穴在顳顬後髮際線者中,足少陽、陽維之會,主中風偏枯,少陽頭痛,乃風邪蓄積之所,故名風池。”
取穴方法
人體風池穴位於頸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
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項部枕骨下,斜方肌上部外緣與胸鎖乳突肌上端後緣之間凹陷處。當風府與翳風之間,或顳骨乳突尖(下端)與第二頸椎棘突之間連線的中點。
《針灸甲乙經》:“在顳顬(腦空)後髮際陷者中”;
《外台秘要》:“夾項兩邊”;
《素問·氣府論》王冰注:“在耳後陷者中,按之引於耳中”;
《醫學入門》:“耳後一寸半,橫俠風府”;
《針方六集》:“俠風府兩傍各開二寸”;
《循經考穴編》:“平耳墜微上,大筋外髮際陷中,與翳風相齊”
主治疾病
主治:頭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頸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
頭痛,眩暈,頸項強痛,目赤痛,目淚出,鼻淵,鼻炎,鼻出血,耳聾,氣閉,中風,高血壓,精神病,口眼歪斜,瘧疾,熱病,感冒,癭氣,落枕,蕁麻疹。
穴位配伍
配合穀穴、絲竹空穴,治偏正頭痛;
配腦戶穴、玉枕穴、風府穴、上星穴,治目痛不能視;
配百會穴、太沖穴、水溝穴、足三裡穴、十宣,治中風;
配風池穴、血海穴、百蟲窩穴,治療蕁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