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跌倒的護理措施
我們從嬰兒到發育成人,這個漫長的階段裡經歷過無數次的跌倒。對正常的人來說,跌倒是一種不會帶來什麼傷害的現象,但是對某些特殊人群來說,一不小心的跌倒可能失去的就是生命的代價。所以預防跌倒就成為了一種必須的措施,從生命的意義來說,預防措施的到位程度決定了生命的長度,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預防跌倒的第一步
—— 篩查(正確評估)
瞭解患者病情的基礎上,仔細詢問患者及認真觀察並結合患者主訴、病史、治療、既往史、化驗結果等,進行綜合的整體評估。
所有的住院病人
所有的老年病患
都應被納入篩查對象。
PART 2
跌倒風險評估
如何篩查?
· 內部因素評估:跌倒風險評估量表
年齡:≥65歲
· 外部因素評估:環境、設備、設施、制度法規。
注:內部因素評估包括 ——
一:生理改變與跌倒
分別評估肌肉骨骼系統、感覺系統、感官系統(視覺聽覺)、泌尿系統。
二、跌倒史
過去一年跌倒過者再跌倒機率為2.3-2.8倍
只要跌倒過就要進行多因素的評估。
三、意識、智慧狀態
6個月內有意識障礙或智慧障礙病史(意識障礙、認知障礙、定向障礙、行為異常、幻覺。)
四、感覺受損:視覺聽覺受損。
五、步履不穩
活動能力受損、平衡失調、共濟失調、步行時不能向前望、不能提起腳步。
六、疾病因素
眩暈/暈厥、體位性低血壓、抽搐、發熱、尿頻/尿急、腹瀉。
七、藥物因素
多重用藥會導致跌倒的發生:增加副作用、交互作用。(開始用藥或改變劑量時跌倒發生率較高。
外部因素評估包括 ——
一、環境因素
環境陌生、通道阻塞、路面濕滑或凹凸不平
房間或走廊通道照明不足等。
二、設備、設施因素
病床較小,過高,上床不方便,難以在床上坐穩、衣褲過長過大等。
三、制度法規因素
預防跌倒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不完善
防跌倒的制度實施,宣傳措施執行不到位
何時篩查?
· 入院時、轉入時、病情變化時
· 使用鎮靜/止痛/安眠/利尿/降壓等藥物時
· 跌倒時
· 週期性:每天、每週
3
跌 倒 的 預 防 及 護理
老年人跌倒的發生並不是一種意外,而是存在潛在的危險因素。
老年人跌倒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
如何防?
1.床頭警示標識、列入交班內容
2.提高危機意識
3.滿足患者基本需要
4.環境、設施安全
5.合理使用約束
6.評估藥物的效果及副作用
7.選擇適當的輔助工具
8.合理運動,改善肌力和平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