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判斷有沒有得了結腸炎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得了結腸炎之後卻不自知,這些人多數是因為對於結腸炎沒有概念,不知道結腸炎是什麼原因得的,也不知道得了之後會有什麼病情,其實得了結腸炎之後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吃一些水果或辛辣的食物會經常腹瀉,而且每天要定時定點的上廁所,那麼怎麼判斷有沒有得了結腸炎呢?
大部分人病情反復,發病期間症狀可以有緩解,一部分患者首次發作後病情就長期緩解了,還有少數患者症狀持續性發展。
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腹瀉,這是由於大腸的功能失常導致的,輕症發病的時候,每天排便3~4次;重症發病的時候,每天排便的次數可以達到十次或者數十次之多。
還會出現血便、黏液膿血便。如果大腸受累比較嚴重,排出的糞便裡面就會混有黏液,或者多帶有膿血出現。可能是腸黏膜廣泛充血、潰爛,黏膜剝脫後隨著大便排出產生的。
患者還會有裡急後重感,排便不爽快。還會有下腹部、後骶骨部位的疼痛感。痛後也常常有便意,排便後疼痛可以暫時緩解。
常用檢查
醫生一般會做詳細的腹部體檢,還會檢查肛門周圍,以及進行相應的直腸指診檢查,初步瞭解腹部有沒有壓痛,或者偶爾可以觸摸到痙攣的結腸。
1.糞便檢查:也就是大便常規,將患者大便送檢,可以發現紅細胞和膿細胞,還可以排除是否為感染性結腸炎。糞便檢查常常需要反復多次進行,至少連續3次。
2.血常規檢查:患者常常有血紅蛋白的下降,不同患者因為病情程度不同,下降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另外,血常規檢查報告裡面,血沉加快,C-反應蛋白增高都是活動期的標誌。
3.結腸鏡檢查:是疾病診斷和鑒別診斷的重要方法,它可以讓醫生直接觀察到大腸黏膜發生的變化,取活組織去做檢查,並且確定病變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