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萎縮性胃炎穴位

萎縮性胃炎是臨床醫學上非常常見的一種病症,它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傷害,除了傳統的治療方法之外,通過艾灸治療也會有顯著的效果,針對萎縮性胃炎的艾灸穴位有足三裡穴、脾俞穴等,需要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會對患者的病情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一、萎縮性胃炎

萎縮性胃炎也稱慢性萎縮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體萎縮,數目減少,胃黏膜變薄,黏膜基層增厚,或伴幽門腺化生和腸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為特徵的慢性消化系統疾病。常表現為上腹部隱痛、脹滿、噯氣,食欲不振,或消瘦、貧血等,無特異性。是一種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變。

二、病因

1、幽門螺桿菌(Hp)感染

在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中可培養出Hp,1986年世界胃腸病學會第八屆會議上便提出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

2、飲食習慣

吸煙,飲酒,食物刺激,損壞胃黏膜的藥物等。

3、免疫因素

在萎縮性胃炎,特別是胃體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縮黏膜的漿細胞內,常可找到壁細胞抗體或內因數抗體,故認為自身免疫反應是萎縮性胃炎的有關病因。

4、膽汁或十二指腸液反流。

5、體質因素

臨床統計結果顯示本病的發生與年齡呈顯著的正相關。年齡愈大,胃黏膜機能“抵抗力”也愈差,容易受外界不利因素的影響而造成損傷。

6、遺傳因素

在A型萎縮性胃炎發病中的地位已被證實,在惡性貧血家庭成員中PCA、IFA陽性率高,萎縮性胃炎常見。

7、金屬接觸

鉛作業工作者胃潰瘍發病率高,胃黏膜活組織檢查發現萎縮性胃炎發病率也增高。除鉛外很多重金屬如汞、銅及鋅等對胃黏膜都有一定的損傷作用。

8、放射

放射治療潰瘍病或其他腫瘤,可使胃黏膜損傷甚至萎縮。

9、缺鐵性貧血

很多事實說明缺鐵性貧血與萎縮性胃炎關係密切。

10、其他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繼續等。

三、臨床表現

萎縮性胃炎的臨床表現不僅缺乏特異性,而且與病變程度並不完全一致。常出現以下臨床表現:胃脘部脹滿;胃脘部疼痛;燒心及消化不良症狀;大便異常及虛弱症狀;貧血。

四、萎縮性胃炎穴位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艾灸方法一:溫和灸

取脾俞穴、胃俞穴、中脘穴、章門穴、氣海穴、足三裡穴這些穴位艾灸。

【脾俞穴】:位於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指寬處或旁開1、5寸處。

取穴方法:取穴位的時候應採用俯臥的姿勢,脾俞穴位於人體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指寬處或找到兩側肩胛骨下角,往中間劃水平線,相對的是第七胸椎,然後下屬四個椎體左右旁開1、5寸處是脾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