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六十歲心率多少為最好

隨著年齡的衰老,老年人的身體機能也會大不如前,血壓會逐漸升高,心率會逐漸變緩,關節逐漸變的脆,骨質也逐漸疏鬆。不過對於身體的狀況,即使是衰老也有一定的衡量標準,例如到了老年,心率逐漸變慢,到低於50次每分鐘也需要做心臟檢查,排除心臟疾病。本文介紹了關於血壓與心率的內容,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以往曾一度錯誤地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血壓特別是收縮壓隨之增高是人體老化的一種良性表現,因而致使許多老年人患了高血壓病也不接受治療,或者即使服降壓藥也未能將血壓有效地控制到理想水準。尤其是那些波動性血壓增高者和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患者,很少引起人們甚至醫生的重視。那麼老年人血壓是否可以高一些?老年人患了輕度高血壓(140—159/90—99mmHg)是否需要治療?近年的流行病學調查、基礎醫學調查、大型臨床研究均已證實,老年人血壓升高其發生中風和其他心血管意外的危險性實際上高於同一血壓水準的中年人。所以,老年人血壓升高尤其是收縮壓升高是危險的,應予以治療。

世界衛生組織發表“高血壓治療指南”,將高血壓病患者年齡(男性>55歲,女性>65歲)列為危險性分層的危險因素,而且對於治療目標明確指出:“對老年患者,血壓至少降到

心率:正常人每分鐘心跳應在60—100次之間,超過或低於都屬於不正常之列。但是不同年齡心跳次數有所不同。60歲以上老年人心跳可減慢,但最慢不能低於每分鐘50次,運動員或強體力勞動者,由於心排量比正常人明顯增大,心跳次數可在45次左右。發熱、情緒激動、精神緊張、恐嚇等均可有一次性心跳次數加快,這是機體正常調節的反映。總之,心跳次數快慢,可以反映自身心功能情況。有力、強勁、規則、協調的心跳是心功能良好的標誌之一。

節律:心臟負擔著全身各器官的血液供應,通過心臟有力的搏動,經氧化後的血液不斷輸送給全身各個部位,進行新陳代謝,使人保持飽滿精神狀態。正常人每次心跳間隔互差不能大於0.12秒以上,明顯的節律不等是心臟病佐證,如出現過度的長期間歇,很可能是各類傳導阻滯,應及時到醫院檢查心電圖,明確診斷,及早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