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嬰兒尋麻疹有什麼症狀

蕁麻疹是嬰兒經常會出現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來的時候非常的迅速,多發生于寶寶的頭部面部和身體的表面,發病的時候會瘙癢難忍。寶寶也會用哭泣來表達自己身體都不舒服,蕁麻疹,我們也成為風疹,主要是發病的時候會導致寶寶消化不良,甚至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家長要格外的注意。

· 什麼是蕁麻疹

蕁麻疹,民間一般稱之為“風團”。其是經常出現的一種皮膚病,尤以兒童為多見。主要病症為:皮膚表面出現了若干個或大或小的紅斑塊,這些斑塊手感較堅硬,且奇癢難忍。如果輕輕刮擦皮膚,可導致毛細血管的破裂或損傷而使得血液向外滲出,從而在皮膚表面留下一道凸起的紅色劃痕。

其他病症:

1.病情來去迅速:兒童若患蕁麻疹,通常發病和恢復都很迅速,且不會在體表留下疤痕。

2.發病頻率較高:此症會反復發作,甚至於一日數次。

3.發病部位不定:身體任何部位都可能發生蕁麻疹。如蔓延到腸道,患者可能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反應,還會出現胸悶氣短、喘息不止、呼吸困難等現象,需及時就醫。

· 蕁麻疹有哪些症狀

根據病情發起的速度和病勢的嚴重性,我們可以將蕁麻疹分為急性蕁麻疹和慢性蕁麻疹2大類。

· 急性蕁麻疹

發病迅速猛烈,皮膚可能出現輕微損傷。在一定範圍內會出現形狀各異,面積不一的斑塊,這些斑塊的邊界很清晰,有的呈圓形或橢圓形,還有其他不規則形狀。

症狀消失得也很迅速,從出現皮膚破損到症狀減退只有大約30分鐘,且不會在皮膚上留有任何痕跡。但是,在接下來的時間內,這些斑塊會反復不斷地出現,一天內可能出現好幾次。

· 慢性蕁麻疹

該類蕁麻疹發生幾率較高,蕁麻疹一半以上都是慢性。患者皮膚黏膜會出現充血或滲血的現象,甚至出現局部的水腫。皮膚表面會出現若干疹塊,且奇癢難耐,患者往往會不停地抓,結果適得其反,反而更加癢。

疹塊周而復始出現,治癒後還會再起,可持續數月,乃至一年。期間病勢或急或緩,清晨和晚上比較嚴重,沒有嚴重的全身症狀。病因不易查明。

TIPS:蕁麻疹有哪些危害?

1.局部水腫:外部過敏原使身體出現炎症,微血管充血或體液外滲,這就是局部的水腫現象。

2.體表劇癢:斑塊會逐步發展擴大,最後連成一片。發病時非常癢,而且越撓越癢,長期反復發作影響患兒作息。

3.嚴重過敏:如病情蔓延到胃腸道,可能出現嘔吐、腹痛、腹瀉;若牽涉至咽喉,使喉嚨腫大,呼吸出現困難,甚至會缺氧致死;如影響到肺部則胸悶難忍、呼吸急促等。

· 蕁麻疹的發病原因

蕁麻疹發病的原因很多。可分為內因和外因2大類,具體的分類如下:

· 內因

1.過敏體質或免疫異常:因為遺傳因素或自身免疫系統異常,某些兒童比其他同齡人更容易出現過敏現象。如果吃了容易過敏的食物,或吸入花粉、動物皮屑等都可能出現過敏現象。由於嬰兒皮膚薄,血管密佈於皮膚之下,一旦出現了過敏現象首先就會從皮膚上表現出症狀來。

2.消化系統的問題:胃腸道功能不健全,也是造成此症發作的原因之一。

· 外因

1.食物:如牛奶、海鮮、乾果等,可能是潛在的致敏原。

2.藥物:β-內醯胺類抗生素、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磺胺類抗菌藥、阿司匹林等水楊酸類藥物,以及一些疫苗和血清類藥物都有致敏可能性。

3.微生物因素:某些類別的微生物如細菌、病毒、衣原體、支原體都可能誘發兒童發生過敏。

4.動植物因素:植物,如花粉、飛絮等;動物,如貓狗等寵物的皮屑等。

5.天氣因素:氣溫驟升驟降,陽光強烈的照射等。

6.化學因素:最常見的就是使用護膚品或化妝品後後帶來的不良影響。

· 蕁麻疹如何診斷

皮膚上的風團是蕁麻疹的主要標誌,出現了這個標誌及基本可以確認為是蕁麻疹。但是引起蕁麻疹的因素很多,醫生需要通過詳細的體檢和對患者過往病史的分析才能最終確認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蕁麻疹的發病。

· 蕁麻疹的治療方法

· 中藥

1.處方一

組成:當歸4錢,黃芪6錢,艾葉2錢,大棗10枚,香附3錢,荊芥4錢,麻黃2錢,細辛1錢,黃芩4錢,陳皮4錢,沙棘果5錢,黨參5錢。

用法用量:小兒取其半量。一日服3次,一次200約服毫升。

功效:消除風團,緩解皮膚瘙癢症狀。對蕁麻疹和丘疹性蕁麻疹有效。

2.處方二

組成:麻黃,連翹,荊芥,僵蠶,桑白皮,赤小豆,生甘草各適量。

用法用量:必須要生麻黃,再煎藥時最後放進去。藥材先用冷水浸泡半小時再煎煮。每付藥煎煮2次,每次半小時。把兩次的藥湯倒在一起服用。每天煎一付藥,藥湯分早晚2次喝完。幼兒劑量減半,或只給予三分之一劑量。

功效:主治丘疹性蕁麻疹。

其他:

(1)如果患者出現了很多的風團且瘙癢不止,則可以選擇加入適量防風、鉤藤等祛風藥物;

(2)如身體濕熱嚴重,且風團面積大而多,則加適量車前子、薏仁以祛濕;

(3)如疹塊通紅腫大,可以選擇一些清涼解熱之物,如黃芩、梔子等;

(4)如身體孱弱,血氣不足,建議搭配適量當歸、白芍、丹參等養血補氣的藥物;

(5)如不慎將皮膚抓破而感染,則不要再用麻黃和僵蠶了,應加有解毒功效的蒲公英和薏仁。

3.處方三

組成:路路通10克-20克,烏梅、地龍、丹皮、北防風各6克-10克,蟬衣3克-6克,甘草3克-10克。

功效:有清熱敗火、解毒止癢的作用。對風熱型的皮膚疾病有效。

其他:可以另加當歸以補血,黨參以補氣,荊芥以去除表徵。

· 西藥

1.氯雷他定糖漿

用法用量:

(1)體重超過30公斤的兒童,每天給藥2次,每次10毫升。

(2)如體重不足30公斤,每天只給藥1次,每次5毫升。

功效:可以用於慢性蕁麻疹的緩解,也可以對抗慢性鼻炎。

2.鹽酸左西替利嗪片

用法用量:2歲以上6歲以下的兒童,每日服用一次,一次半片即可。

功效:用於治療變態反應造成的疾病,如蕁麻疹。

3.鹽酸西替利嗪片

用法用量:

(1)成人或年齡超過12周歲的兒童,每日一次或遵醫囑,每次服用10毫克,如有不良反應減半。

(2)6歲以上11歲以下的兒童,每日一次,可視病情輕重而定,每日服用5毫克或10毫克。

(3)2歲以上5歲以下的兒童,建議每日服用一次藥,劑量一般為2.5毫克,最多不得超過5毫克。也可以選擇每12小時給一次藥,每次2.5毫克。

功效:用於治療過敏性鼻炎和蕁麻疹等變態反應疾病。

· 偏方

1. 急性蕁麻疹

用藥應當有清熱祛濕、排毒涼血的效果。

(1)偏方一:荊芥2錢,防風2錢,紫草6錢,黃芪6錢,苦參4錢,地膚子4錢,蒲公英4錢,煎湯服用。

(2)偏方二:麻黃2錢,蟬蛻2錢,連翹2錢,浮萍2錢,丹皮2錢,桃仁2錢,白蘚皮4錢,煎湯服用。

以上2者任選其一。

2.慢性蕁麻疹

補血養氣為主。

(1)偏方一:生地、首烏各20克,當歸、白芍各12克,防風、丹皮、玉竹、荊芥各10克,大棗、人參葉各30克,煎湯服用。

(2)偏方二:當歸15克、丹皮,赤芍各9克、生地20克、荊芥,防風各6克、蟬衣4.5克、紅花9克、麻仁15克、薄荷、生甘草各3克。

(3)偏方三:蒜苗6錢,雞蛋皮4錢。加水煎熟,作為洗劑使用,每日1—2次。

(4)偏方四:蟬衣5個、浮萍半斤。加水煎煮,早晨和傍晚各飲用一次。

· 如何護理蕁麻疹

良好科學的護理對蕁麻疹患者恢復健康非常重要。

1.遠離過敏原:要及時尋找出過敏原,判斷是什麼造成了兒童的蕁麻疹。要讓兒童遠離這些過敏原,那些可能引發疾病的食物和藥物不能再使用了。

2.止癢藥水:比如爐甘石洗劑,可以減輕瘙癢。

3.剪短指甲:防止兒童弄破皮膚,受到外界細菌侵害。

4.保持皮膚清潔:可以避免感染的發生。

5.室內環境:室內要通風透氣,保持清潔衛生。不要種植可以產生花粉或飛絮的植物。此外,一些殺蟲劑或空氣清新劑也可能是誘發此症的因素,最好別用。

6.加強鍛煉:通過加強鍛煉來增強體質。洗冷水澡也可以增強皮膚抗病能力,但是要循序漸進。

7.飲食禁忌:避免食用水產品等發物,以及辣椒、生薑等刺激性調味品。

8.日常生活:讓寶寶做到作息規律起居有常,並使他保持良好情緒。此外,如寶寶患有消化道疾病或內分泌系統疾病,要及時給予治療。

TIPS:蕁麻疹不能吃什麼

蕁麻疹患者要特別注意飲食禁忌,就是常說的要“忌口”。以下食物不能食用,否則可能加重病情:

1.菌類:如蘑菇、香菇等。中醫認為該類食物會增加陽氣,誘發風疹,甚至誘發瘡口潰瘍。

2.海產品:各種魚蝦蟹貝。這類食品性辛寒,可對過敏者造成嚴重刺激,也有誘發瘡口潰瘍的可能性。

3.某些蔬菜:如萵苣、菠菜、竹筍等,也有引起皮膚瘡毒的危險。

4.水果類:桃、杏等,過量食用多有生熱發瘡的危險。

5.禽類和畜類:主要是雞肉和鵝肉。這些肉類高熱,使人陽氣過旺,易引起頭痛腦暈。如皮膚上有膿瘡,會加重病勢。同時,禽類的蛋含有大量蛋白質,有誘發過敏風險。

· 蕁麻疹多久能好

兒童蕁麻疹多數持續時間較短,有些會不治自愈。但有的會持續很長時間,這樣的話就要去醫院治療了。

兒童患此病者,多為急性,一般就持續幾天。但年齡的增加,或是外界食物與藥物的作用,或是其他一些疾病的影響都會使得疾病轉向慢性。當疾病持續3月以上者,就可以認為是慢性蕁麻疹了。此外,患者除了皮膚瘙癢外,還出現其他症狀,如呼吸困難、上吐下瀉等,這是全身性急性發作,應當馬上就醫。

· 如何預防蕁麻疹

· 遠離過敏原

1.食物:如水產品、巧克力、含酒精飲料等。此外一些食品添加劑也可能誘發過敏。

2.藥物:青黴素類抗生素,抗毒血清和某些疫苗都可能是發生過敏的根源。

3.其他:避免吸入性的過敏原,如花粉、飛絮、病毒等,另一方面也注意氣溫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

· 日常護理

1.個人衛生:勤沐浴更衣,打掃居所。避免被昆蟲叮咬和接觸致敏的植物、動物。

2.適當刺激:要幫助寶寶加強其免疫能力。給孩子的皮膚一些適當的刺激,如洗冷水澡等,讓他的身體對致敏原不那麼敏感。

3.體育鍛煉:加強體質才能不怕過敏,戶外運動很有必要。

4.益生菌:適當的補充益生菌。益生菌可以提高體內干擾素的水準,由此可以調節人的免疫系統,減少出現過敏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