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的生理特徵心率特點
不同的人群,心率的特點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對於學齡前的兒童來說,就存在著心率比較成年人要快的現象。且孩子的年齡越小,心率越快。而想要判斷孩子是否存在著心率失常的問題,那麼對於不同階段孩子的心率正常值,就要有一定的瞭解。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小兒心率的相關知識。
一、小兒心率的特點
小兒心臟神經以交感神經佔優勢,迷走神經興奮性低,且心排出量有限,為滿足生長發育及旺盛的新陳代謝,只有增加心率來提高排出量,故小兒心率快,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率逐漸減慢。新生兒每分鐘120~140次,1歲以內每分鐘110~130次,2~3歲每分鐘100~ 120次,4~7歲每分鐘80~100次,8~14歲每分鐘70~90次。
二、小兒心律失常特徵有哪些
1、竇性心律失常最常見
是小兒心律失常最常見的一種,其次為異位心律及傳導阻滯。竇性心律失常中又以竇性心動過速占多數,竇性心律不齊也很常見,患者表現為吸氣時心率增快,深吸氣時更明顯,吸氣末期心率減慢,常在激烈運動、發熱、哭鬧煩躁、情緒不安時出現,應用阿托品後心律不齊可消失。
2、新生兒心律失常症狀
約 60% 的兒童發生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約 5%-10% 患者原有預激綜合征,以 1 歲以內幼兒多見,隨著其年齡增大,發育逐漸完善,症狀可減輕或消失。新生兒期的小兒竇性心律很不穩定,並且在嬰兒期容易發生竇性心動過速,常見於緊張、哭鬧、運動或體溫過高時。
3、先天性房室傳導阻滯
小兒心律失常出於先天性的為多。如果小兒在胚胎發育時出現房室結區和房室束不相互連接,出生後可出現先天性的房室傳導阻滯。Ⅰ度一般無症狀,心電圖僅表現為 P-R 間期延長;Ⅱ度患者可出現心臟漏跳症狀;Ⅲ度患者因為心率過慢,可出現急性心源性腦缺氧綜合征,並會危及生命。
4、學齡期心律失常症狀
學齡期兒童多見竇性心動過緩、遊走性心律失常和不完全性束支傳導阻滯。
三、哪些心律失常需要治療?
1、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速通常是生理性的,不需治療,但需排除作為某些疾病的伴隨症狀,如甲狀腺機能亢進、心肌炎等。
2、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包括預激綜合征、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房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以及在小兒少見的心房纖顫。多數情況下,醫生可通過心電圖做出診斷。
3、房性心動過速(房速) 約占室上性心動過速的 6%~10%。輕症者房速短陣發作,重者可持續數年發作不間斷,引起心臟擴大、心功能不全,部分患兒經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可痊癒,但有約 40% 的房速患兒治療困難,各種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無效,可考慮選擇射頻消融治療。
4、室性早搏。多數預後良好。偶發早搏的患兒多沒有明顯症狀,常在體格檢查或做心電圖時才被發現。長期頻發的早搏,可能導致左心室擴大和心功能不全,可選擇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或射頻消融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