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跑馬拉松心率範圍
很多人在夜跑或者鍛煉時都會佩戴心率監測表,用來檢測心率,其實經常運動的人會發現,在跑步時心率達到一個範圍就不會再繼續升高。此外,心率也並不是監測運動的標準,運動是否在安全範圍需要同時監測多個數值,並且對於長跑馬拉松運動員來說,他們的心率會低於正常水準。本文來介紹長跑馬拉松員的心率範圍。
大家都知道,心率是跑步的運動強度的指標。現在跑步時佩戴心率表的跑友也很多。但是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即便按照同樣的配速來跑,比如A的心率是140,而B的心率是160,我們能簡單地說“B的運動強度大麼?”。
1.心率作為運動強度的指標,不能只看即時心率
每個人的心率都在隨時改變,範圍在靜息心率和最大心率之間。當然這個數值範圍也隨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包括運動習慣,健康狀態,年齡等)而不同。
所以我們在用心率來看運動強度時,就不能僅僅依據運動時的心率多少,還有必要同時考慮他的靜息心率和最大心率。
2.靜息心率
靜息心率可以在早上起床前,保持仰臥體位,測量1分鐘的脈搏。如果是坐姿或站姿的話,脈搏會高一些。成年人的靜息心率一般在60-75/分鐘。經常訓練的人,特別是耐力運動訓練的話,數值會低一些。有很多業餘馬拉松愛好者的靜息心率都在50以下的,而職業馬拉松選手的話在30多。
因為訓練帶來的靜息心率降低,主要是因為心臟收縮力變強,每次心跳的泵血量增加。也有很多運動員的心臟肥大(肌肉大,容量大)。1分鐘人體需要的血液迴圈量=1分鐘的心跳次數*1次心跳的泵血量。如果1次心跳的泵血量增加的話,就可以用更少的心跳次數,保證同樣的血液迴圈量。
可以說,跑者靜息心率的降低就是心臟功能改善的結果,也就意味著:可以適應強度更大的運動。
3.運動心率
為了測量運動時的心率,最好是佩戴心率表。
如果沒有心率表,就需要跑步停止後,立馬手工測量心率。但是運動停止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心率會恢復。而且越是耐力好的跑者,他的心率恢復的越快。考慮到這個因素,手工測量心率的正確方法是:
1)運動停止後立馬(最晚也要10-20秒之內)測量10秒心跳
2)運動心率 = 10秒內的心跳數 * 6 10
雖然經常看到老中醫把脈是手腕,跑步心率還是推薦頸部動脈。
4. 最高心率的個體差異很大
提高運動強度,心率也會上升,升到不能再升了,就是最高心率。一般來說20歲左右的小鮮肉的最高心率在200左右,之後隨著年齡增長而降低。但是如果保持鍛煉的話,最高心率的低下率會變緩。
也就是說,對於年輕人,訓練對最高心率沒什麼效果,而越是年紀大,越能顯示出運動對最高心率帶來的影響。還有,通過訓練提高了肌肉的耐乳酸性,便可以接受更高強度的訓練,也會帶來最大心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