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寶寶學步帶怎麼做

我們都知道一般寶寶在一周歲左右的時候就會走了,但是在寶寶會走之前寶寶一般都是先學會做人,然後學會爬行即使是剛剛會走的那幾天寶寶也會一直爬,因為他們覺得爬山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性的動作了,這個時候一些寶媽們就會給寶寶使用一些學步帶教寶寶走,那麼寶寶學步帶怎麼做呢?

嬰兒學步帶怎麼做

學步帶是中間一個寬寬的稍硬的帶子,可以用它系在寶寶的胸前,媽媽用後面的兩條帶子就可以控制住寶寶,且不致摔倒。

做學步帶的方法:

首先就是照材料,我用的是寶寶穿不了的後背心,再加上一根較長較寬的帶子,首先把背心的下端剪一些,剪到一個合適的長度,然後把背心前面開口的部分用線縫上,大家注意,一定要縫得很扎實,以免線松了寶寶摔出來。接下來把這根帶子平均的逢到背心的前端,這裡我把帶子在背心上的所有位置都縫了一遍,縫了整個一圈,這樣做出來的學步帶才扎實,不用擔心線斷掉導致寶寶摔倒。就這樣一個簡易的學步帶就做好了。

嬰兒學走路的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一般在小孩十至十一個月):此階段是寶寶開始學習行走的第一階段,當父母發現寶寶在放手能穩定站立時,就可以開始嘗試走路了!

第二階段(十二個月):蹲是此階段重要的發展過程,父母應注重寶寶站--蹲--站連貫動作的訓練,如此做可增進寶寶腿部的肌力,並可以訓練身體的協調度。

第三階段(十二個月以上):此時寶寶扶著東西能夠行走,接下來必須讓寶寶學習放開手也能走二至三步,此階段需要加強寶寶平衡的訓練。

第四階段(十三個月左右):此時父母除了繼續訓練腿部的肌力,及身體與眼睛的協調度之外,也要著重訓練寶寶對不同地面的適應能力。

第五個階段(十三至十五個月):寶寶已經能行走良好,對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漸增強,父母應該在此時滿足他的好奇心,使其朝正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