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栓與腦栓塞的區別
腦部是我們身體重要的部位,但同時容易產生一些疾病,腦血栓和腦栓塞是一些腦部常見的疾病,但很多人由於對腦部疾病不是很瞭解,對於兩者不能很好的區分開來,但腦血栓是身體的栓子進入頭部血管堵塞了血管產生的疾病,有一些明顯的徵兆,但腦栓塞卻沒有明顯的徵兆,具有突發性,對於我們身體的威脅程度往往大於腦血栓,這兒有對他們區分辦法的說明,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腦血栓與腦梗塞的兩大不同
1.發病機制不同
腦血栓:是由於動脈粥樣硬化、動脈內膜炎以及血液黏稠度高,導致腦血管局部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起的病症。
腦栓塞:是身體其他部位(多為心臟與四肢血管)形成的“栓子”如血凝塊、脂肪、空氣、心臟瓣膜上的贅生物等,脫落進入血管後,流入腦動脈血管,堵塞管腔,從而發生腦栓塞缺血,引起與腦血栓形成的相同後果,但它的原發病不在腦內。
2.臨床症狀有區別
腦血栓:中老年人多見,男性多於女性,多在安靜狀態下發病,初期可有肢體麻木、無力、頭痛、頭暈等症狀,數日內可出現半側肢體失靈、失語、意識障礙、昏迷等情況,嚴重者會發生死亡。多數患者有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短暫腦缺血發作及糖尿病等病史。
腦栓塞:以中青年人多見,本病臨床表現的輕重與栓子的大小、數量、部位、心功能狀況等因素有關。往往起病急,多無先兆,症狀和腦血栓形成相似,有頭痛、嘔吐、意識不清等症狀,常引起失語症及右上肢為主的偏癱感覺障礙,但很少有昏迷出現。
患者多有心臟病,特別是風濕性心臟病、心房纖顫等病史。腦血栓形成之前,常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表現;而腦栓塞則很少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病史。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腦栓塞與腦血栓的發病機制和臨床症狀存在差異,但兩種疾病的治療方法基本相同,主要是依靠超早期利用藥物靜脈輸注溶栓,或用動脈導管介入治療,用藥物直接接觸血栓而溶解之。具體治療方法如下:
1.介入動脈內溶栓:是將一根非常細而且柔軟的導管經大腿根部動脈進入,插入腦內血栓,
經導管注射溶栓藥物,使得溶栓藥物直接與血栓接觸,使血管溶通率增加,減少了溶栓藥量,降低了腦出血風險。動脈內溶栓最好的時機是發病後6小時內,椎基底動脈血栓可以延長至12小時。
2.靜脈溶栓:要求發病6小時內,最好是3.5小時內靜脈點滴溶栓藥物治療。但是靜脈溶栓血管溶通率低,只有大約30%,並且可能引發腦出血。需要注意的是,腦栓塞患者的輸液速度要比腦血栓患者的慢,以防止心臟負荷過重引起或加重心衰;脫水劑用量宜少,以利尿劑為主。
3.抗血小板聚集藥:可選用口服腸溶阿司匹林片,75~100毫克/次,每日1次,有出血傾向或潰瘍病患者禁用。
4.鈣拮抗劑:此類藥物可選擇性擴張腦血管,增加缺血區腦血流量,對腦缺血、缺氧等損傷有保護作用。常可選用:尼莫地平,口服20毫克/次,每日 2~3次;腦益嗪,口服25毫克/次,每日3次;鹽酸氟桂嗪(西比靈),口服5~10毫克/次,每晚1次。
5.改善腦血循環:恢復血運,一般採用擴容和血管擴張劑治療。常可選用的藥物有複方丹參注射液、鹽酸川芎嗪注射液、抗栓丸、培他啶等。
6.降纖治療:通過降解血中纖維蛋白原、增強纖溶系統活性以抑制血栓形成。可選擇的藥物
包括巴曲酶、去纖酶等。此外,腦血栓患者應注意維持血壓在發病前或年齡應有的稍高水準。患有慢性心房纖顫的腦栓塞患者都主張進行抗凝治療,以防血栓的形成和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