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掏耳朵技巧

我們經常會出現耳朵癢的現象,在這樣時候很多人會隨手就掏掏耳朵,甚至有一些人隨意用任何物品來掏耳朵,這樣做很容易會對耳朵造成一些傷害。在一般情況下,當耳朵癢的時候可以進行適當的按揉耳朵緩解耳朵癢的症狀,或者是用棉簽輕輕的碰碰耳朵裡面,當家長要給小孩子掏耳朵的時候就要特別的注意,

掏耳朵技巧

1、最好用棉棍,輕輕在外耳道轉動,然後耳朵朝下,則耵聹可自行出來;儘量做到不用指甲、鐵簽等尖銳物掏耳。

2、不要形成挖耳習慣而頻繁挖耳,一般應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塵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適當短一點,可根據自己情況掌握。

居家挖耳小竅門

耳屎積聚較多時,會引起耳癢及堵塞感,因此應掏出來。醫介紹了一種居家挖耳小竅門。

如果耵聹在外耳道,在洗澡的時候用紗布、手絹等清洗擦拭即可,但如果耳屎較多,可以用礦物油、嬰兒油,或者白醋和酒精的混合物等來軟化耵聹。

具體做法是將棉球浸入其中,患耳朝上,用棉球擠2-3滴油到患耳內;5分鐘後將頭換一個方向,患耳朝下。這樣,耵聹軟化後就自己流出來了。

醫生,請幫我掏耳朵

過多的耵聹和耳道內脫屑混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大硬塊將外耳道完全堵塞醫學上稱為耵聹栓塞。

耵聹栓塞後聲波不能傳入,從而使聽力下降。當耵聹位置較深,壓迫鼓膜時,可引起耳鳴、眩暈,有時甚至刺激神經引起反射性咳嗽。洗澡、游泳等致耳道進水時,耵聹塊遇水膨脹,耳聾明顯加重。

耵聹栓塞後,必須由醫生來處理。醫生會用特製的器械將耵聹安全取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不要隨意給孩子掏耳朵

孩子皮膚嬌嫩,且外耳道發育未成熟,稍有不慎,易傷到外耳道皮膚,輕者引起皮膚發炎;重者傷到鼓膜,會影響到孩子聽力。

再者,自行掏耳時,器械若沒有做好消毒,還易使細菌進入耳朵,引起耳朵發炎。因此建議,孩子耵聹過多,可到醫院耳鼻咽喉科,讓醫生用專業器械清理耵聹,避免損傷外耳道和鼓膜。

不要往耳內放異物

往耳內放置異物多見於兒童,好奇是主因。耳內放異物,一開始沒有什麼感覺, 久而久之孩子忘記了,但若出現耳朵疼痛、耳悶、耳鳴,孩子向家長反映時,家長需留個心眼,儘早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檢查。

因為異物長時間不取出,有的可能腐爛,導致發炎、鼓膜穿孔。因此,家長需告誡孩子不要往耳內放豆子、玻璃珠等物品。

耳朵千萬不要頻繁的去掏,其實,耳屎對耳朵也有一種保護作用,因此,耳朵還是髒點好,不宜過於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