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食譜

煮魚先焯水 肉質美味無腥味

魚肉鮮美,但是生魚的腥味很是讓人反感。美食專家教你一個去除魚肉腥味的小竅門,這種方法無論做河魚還是海魚都適用。

具體做法是,將魚洗乾淨,然後將整條魚用滾開的水焯一下,立即撈出,平放在案板上,用刀背把魚皮上的黏液刮一下,接著便可採用各種方法烹製。這樣不僅可有效去除魚的腥味,還能使肉質顯得比較鮮嫩。

用開水焯還同時去除魚裡的嘌呤,尤其適用于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痛風、高尿酸血症的人。

食用海魚貝類養殖的比野生的更安全

不久前廣州出現了好幾例食用帶子中毒的事件,這裡有些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就算是吃了我們認為天然的、無變質的食物,一樣會造成食物中毒,而且這些食物還是種類繁多,如深海的雪卡魚、赤潮後的貝類、河豚魚、有毒的蘑菇等。而大多數不包括微生物活動的食物中毒均由海洋魚類引起。

食用海洋動物中毒對於人類來說是一個非常麻煩的事件,我們不能根據魚類本身的“健康”狀況來判斷它們體內是否含有毒素;還有更麻煩的是這些毒素都耐熱、耐寒,加熱或冷凍均不能破壞其毒性。因此,人類至今沒有有效的辦法來預防海洋食物的中毒。但要我們放棄海洋動物性食物顯然不可能,尤其是對於沿海國家和地區的人民來說,海洋魚類是他們攝取蛋白質的最重要來源。不但如此,魚類提供的營養成分可能比陸地動物更為優越,尤其在保護心血管方面,魚類利用量高的地區,動脈硬發生率會更低。

其實食用海洋魚類、貝類引發中毒,但是其毒素的最初來源並不在魚和貝類體內,而是來源於有毒的海洋藻類。海魚和貝類吃了這些有毒海藻,海藻中的毒素直接進入其體內儲存起來,吃的海藻越多就越毒。小魚、貝類吃海藻,大魚會吃更多的小魚,由於毒素的富集效應,所以大魚比小魚更毒。另外,魚類的毒素多存在於內臟,處理好魚的內臟,儘量不要食用,也可減少中毒的機會和中毒程度。

其實現在很多魚類,包括深海魚都可以人工飼養,在人工飼養的環境下,海魚能接觸到有毒海藻的機會很少,因此,食用海洋養殖魚類是一個安全、效率高的方法。但有不少人相信野生的營養就是比養殖的好,實際上經過分析對比,它們在營養成分上並無明顯的差別,蛋白質含量、脂肪種類含量比例都基本相同。而另有些人一定要選擇吃野生的深海魚,覺得野生的口感和味道要好,就像走地雞和AA雞的區別,但是,當風味和安全有衝突時,我們該選擇哪一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