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五項的臨床意義
凝血五項的臨床意義很重要,在外科及婦產科是必須檢查的專案,通過檢查的結果,醫生能夠掌握患者凝血功能的基本情況,對患者在治療過程的某些特殊情況可做出預判,能夠及時的預防和治療。患者化驗凝血五項的時候一般要空腹,這樣檢查的結果比較準確。下面我們具體瞭解一下凝血五項的臨床意義。
凝血五項檢查主要包括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FIB)、凝血酶時間(TT)、D-二聚體(D-D)、國際標準化比值(INR)。
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統狀況,其中INR常用於監測口服抗凝劑。延長見於先天性凝血因數ⅡⅤⅦⅩ缺乏及纖維蛋白原缺乏,後天凝血因數缺乏主要見於維生素K缺乏、嚴重的肝臟疾病、纖溶亢進、DIC、口服抗凝劑等;縮短見於血液高凝狀態和血栓性疾病等。
APTT:主要反映內源性凝血系統狀況,常用於監測肝素用量。增高見於血漿因數Ⅷ、因數Ⅸ和因數XI水準減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數XI缺乏症;降低見於高凝狀態:如促凝物質進入血液及凝血因數的活性增高等情況。
FIB:主要反映纖維蛋白原的含量。增高見於急性心肌梗死 減低見於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發性纖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
TT:主要反映纖維蛋白原轉為纖維蛋白的時間。增高見於DIC纖溶亢進期,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症,異常血紅蛋白血症,血中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FDPs)增高;降低無臨床意義。
INR:國際標準化比值(INR)是從凝血酶原時間(PT)和測定試劑的國際敏感指數(ISI)推算出來的。採用INR使不同實驗室和不同試劑測定的PT具有可比性,便於統一用藥標準。
患者做凝血五項檢查的主要意義在於檢查血液是否有問題,醫生能及時掌握患者的病情,方便醫生正確的用藥治療。患者做凝血五項檢查的當天最好是空腹,這樣檢查的結果會更準確一些,檢查後患者要把檢查結果拿給醫生查看,能發現血液出現的問題,能預防很多意外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