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血液不合格暴露生活壞習慣

近年來,義務獻血的意識已經逐漸深入人心,主動獻血的人也越來越多,然而獻血者本身的血液品質卻令人擔憂。

六成獻血者血液不合格

據廣東媒體日前報導,過去一年廣州籌建了血小板志願者庫“血液銀行”,有2000人次捐獻血小板,最終僅800人的血小板能成功救人,其餘1200名志願者因血脂高等因素,致血液檢測不合格,不能用於臨床救治。

首都獻血服務熱線工作人員告訴《生命時報》:“滿懷愛心來獻血,卻被告知‘不合格’,這樣的例子確實每天都有。”志願者獻血前需先填表,排除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肝炎等慢性疾病後量體溫與血壓、測體重、數脈搏,這些正常後進行采血體檢、抽血化驗。體檢項目包括:年齡(18~55周歲),體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血壓(90~140/60~90毫米汞柱、脈壓差≥30毫米汞柱),體溫正常以及五官四肢無嚴重疾病等。血液檢測包括血型、血色素(是否貧血)、轉氨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獻血之後,血液還要進行複檢,包括血型檢查、血液丙型肝炎病毒抗體、愛滋病病毒抗體和梅毒血清學檢查等專案。

獻血前做好五項準備

由於獻血前要對志願者進行一系列檢查,不達標的人如果太多,無形中還會增加收血成本。

工作人員分析,排除血液傳染病,大多數18~55周歲的健康人士“不合格”的原因跟飲食和作息密切相關。除了平時要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外,獻血前應做好以下準備。獻血前一天和當天不要吃過油的食物,如肥肉、油條、花生等,以防產生“脂肪血”。給病人輸脂肪血有可能發生過敏、發熱、脂肪栓塞等不良反應。另外,獻血前不要飲酒,不服藥,保持充足睡眠,不做劇烈運動。

小毛病堆成大問題

中國高血壓聯盟副主席兼秘書長王文教授告訴,獻血者的血檢不合格者增多與近年來患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增多的現象一致,不良的生活方式是這些病的普遍基礎。

膳食不合理、經常熬夜、濫服藥物、吸煙飲酒和缺乏運動等,這些壞習慣都有可能產生脂肪血,或導致血液中轉氨酶增高、血小板低等情況,而這些小問題日積月累後又是人們患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等疾病的元兇。▲

血脂高

多葷少素愛抽煙

高脂血症分為高膽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其中,高膽固醇血症同動脈粥樣硬化的關係最為密切。

北京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李明洲告訴,要想預防高膽固醇血症,首先需要管住自己的嘴,大多數高血脂症患者多是由於生活方式不合理引起的,主要有吸煙、動物性食物攝入過多、植物性食物攝入過少等。

另外,人體中的膽固醇30%是通過食物攝取的,70%由肝臟合成。因此,很多血脂異常是肝臟內脂肪代謝異常引起的,而煙草就是擾亂肝臟內脂肪代謝的一個重要原因。許多煙民認為煙草只會影響呼吸系統,其實這種認識是片面的。肺部有很多血管,通過肺泡和血液的氣體交換,煙草中的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就會跑到血管中,干擾血液中的脂肪代謝。特別是一氧化碳還會隨著血液迴圈進入肝臟,降低肝臟內脂肪代謝,使游離脂肪酸增加,升高血脂。▲

轉氨酶高

酒精過量消化差

正常情況下,轉氨酶主要“生活”在肝細胞內。當肝臟出現炎症、中毒、壞死等時,部分肝細胞受損破裂後,轉氨酶便會跑到血液裡,使血清轉氨酶升高,抽血化驗便能檢查到,所以它升高反映了肝細胞受損。

空軍總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簡一平告訴,一般來說,正常人轉氨酶的值在0~40之間,有時候勞累或吃得油膩會導致這個值升高,如果患有酒精肝、脂肪肝,這個值一般會高出2~5倍;肝炎、肝衰竭一般高出5~10倍,這種情況非常緊急,需要馬上就醫。有時我們的身體不適,也會轉氨酶升高,比方說消化道不適,轉氨酶升高後,會出現食欲減退、晨起噁心反胃等症狀。需要提醒的是,轉氨酶的升高和疾病的危險程度並不完全成正比。有些人轉氨酶不高,但肝臟病情很重,因此一旦查出任何異常,要積極尋找原因。▲

血糖高

暴飲暴食動得少

中國目前已經成為全球糖尿病人最多的國家,據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調查,中國20歲以上的成年人中,9.7%有糖尿病,15.5%處於糖尿病前期。

胰島是人體調節血糖的唯一器官,且不可再生。胰島功能損傷是引發糖尿病的根本原因,很多糖尿病人在確診時,其胰島功能還不及正常人的60%。

生活中很多壞習慣都會對胰島功能產生不良影響。偶爾一次的暴飲暴食會讓血糖波動大,長期則會讓胰島“衰竭”。久坐不動也讓血糖持續升高,使胰島“連軸轉”。

自身胰島功能的水準直接決定了血糖控制的難易程度,越是在糖尿病早期就注重對胰島的保護,血糖控制起來就越輕鬆。二炮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李全民告訴,在糖尿病前期,提高胰島功能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控制飲食,二是適當運動。飲食方面,避免攝入過多高油脂、高熱量、高糖、高鹽的食物。此外,少食多餐、規律進食也很重要。適當運動就是要通過慢跑、爬山、游泳、騎自行車等輕中度有氧健身方式控制體重,因為肥胖者更容易出現胰島素抵抗。▲

血壓高

精神緊張吃得鹹

今年5月,中國疾控中心慢病防控中心公佈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高血壓患者人數已突破3.3億,其中每3名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壓,18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33.5%,25~34歲年輕男性高血壓的患病率高達20.4%。高血壓已經成了我國成年人健康的最大威脅。

李明洲告訴,我國高血壓多發首先是由於高鹽的攝入,高鹽使血容量增加,高血壓患者對鹽更敏感,產生血壓增高的幾率就也更高。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應小於6克,而在中國,北方人每天吃12~18克鹽。中國人不但鹽吃得多,血壓還對鹽很“敏感”。

李明洲說,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壓力也隨之增大,而壓力大、精神緊張等原因是高血壓病的另一大誘因。

此外,吸煙、有害飲酒、高脂、高鹽飲食、身體活動不足、超重和肥胖等都是我國高血壓患者人數不斷攀升的重要原因,再加上現代生活節奏快,年輕人壓力大,不愛運動,對健康的關注度很低,使高血壓在我國漸呈年輕化的趨勢。▲

尿酸高

海鮮啤酒將軍肚

炎熱的夜晚,吃著燒烤就著海鮮,吹著涼風,再來一瓶冰鎮的啤酒,這樣的夜晚是很多人追求的愜意生活,然而夏天一過,醫院的痛風門診就熱鬧起來,尤其是一些沿海城市,足跟痛、腳趾痛等痛風症狀成了成年男性高發的病症之一。

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風濕科主任醫師馮福海告訴,痛風是由於嘌呤代謝障礙或排泄減少,其代謝產物尿酸在血液中積聚,因血漿尿酸濃度超過飽和限度而引起組織損傷的一種疾病。此外,很多腹型肥胖的人容易出現代謝綜合征,血尿酸也會居高不下。

在正常情況下,從飲食攝入的嘌呤和人體自身代謝生成的嘌呤會以尿酸的形式通過腎臟從尿中排出,“入”與“出”處於動態平衡中。一旦平衡被破壞,尿酸鹽結晶體即可沉積於關節、軟組織、軟骨及腎等處,從而導致關節炎、尿路結石及腎臟疾病,這時就會表現為痛風了。

嘌呤代謝紊亂是痛風發生的根源。啤酒、海鮮、燒烤、火鍋這些飲食中都含有較高的嘌呤,特別在夏季,過量喝啤酒吃燒烤,容易引起痛風發作。建議多吃些鹼性食物,如綠葉蔬菜等。腹型肥胖者要積極減重,減少內臟脂肪的含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