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裡長了個包很疼
鼻子是我們人體非常重要的嗅覺器官,而且鼻腔是很敏感的部位,平時稍微受點刺激就會疼痛、瘙癢、打噴嚏。鼻子裡長了個包很疼是很多人碰到的問題,最大的可能是患上了鼻癤腫,我們可以對這種疾病的特徵和症狀進行全面性的瞭解,結合自己的情況進行綜合性判斷。下面咱們就來看看鼻癤腫的情況。
發熱、局部疼痛、頭痛及反復發作。
(1)有鼻部紅腫、壓痛,單發或多發,有膿栓,破潰;
(2)腫脹、面部腫脹,球結合膜水腫。
一般治療:
1、注意忌食辛辣、厚膩、刺激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
2、戒除挖鼻的不良習慣,積極治療各種鼻病,保持鼻部清潔。
3、鼻部、上唇、頰部發現癤腫,禁止擠壓、挑刺、灸法及早期切開引流,以免膿毒擴散。4、反復發作者,應注意尋找病因,如糖尿病、腎炎等,給予治療。
局部治療:
1、鼻癤腫未形成膿頭者,可塗用抗生素油膏。
2、鼻癤腫已形成膿栓而未潰破者者,可使用 50% 硝酸銀燒灼促使破潰出膿。
3、注意該部位不做切開引流,禁止擠壓排膿。
全身治療:
1、有全身症狀者,給予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治療。
2、併發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必須使用大劑量抗生素積極治療。
3、中藥治療。
1、鼻癤腫初期未形成膿頭者,可給予熱敷、理療、鐳射照射治療。
2、針灸治療。
治療方案
1、未形成膿栓者可塗用抗生素油膏,熱敷、理療或氦氖鐳射照射等治療。
2、已形成膿栓而未破潰者可用50%硝酸銀燒灼促使破潰出膿,不作切開引流,禁忌擠壓排膿。
3、有全身症狀者應給予磺胺類或抗生素。
4、反復發作者應治療病因。
【方藥】
1.主方五味消毒飲(吳謙《醫宗金鑒》)加減
處方:金銀花15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赤芍15克,夏枯草15克,桃仁10克。水煎服。
若惡寒發熱者,加荊芥10克、防風10克。疼痛較甚者,加當歸尾10克、牡丹皮10克。發熱口渴者,加竹葉12克、生石膏15—30克。大便秘結者,加大黃10克(後下)。
2.中成藥
(1)牛黃解毒丸(片),口服,丸劑(每丸重3克),每次1丸,片劑每次2~4片,每日2—3次。
(2)銀黃片,口服,每次2—4片,每日3—4次。
邪毒熾盛,內陷營血型【證見】瘡頭紫暗,頂陷無膿,根腳散漫,鼻腫如瓶,兩眼合縫,頭痛如劈,並有高熱、煩躁、嘔惡,神昏譫語,發痙發厥,口渴便秘。舌紅絳,苔厚黃燥,脈洪數。
【治法】泄熱解毒,清營涼血。
【方藥】
1.主方黃連解毒湯(王燾《外台秘要》)合犀角地黃湯(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加減
處方:黃連15克,黃柏15克,梔子15克,赤芍15克,牡丹皮15克,水牛角60克(先煎),生地黃30克。水煎服。
2.中成藥六神丸,口服,每次10丸,每日3次。神昏譫語者,加服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
3.單方驗方
(1)癰疔百效丸(《張贊臣臨床經驗選編》)
處方:大黃30克,明雄黃30克,巴豆肉9克(略去油)。共搗如泥,加入蕎麥粉、陳醋適量,制丸如綠豆大。每次服10丸,溫開水送下。
(2)芩連消毒飲(《名醫名方錄·顧伯華》)
處方:黃芩10克,黃連6克,生梔子10克,制黃連9克,野菊花10克,半枝蓮10克,金銀花12克,赤芍9克,連翹15克,紫花地丁1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
膿成者,加蒼耳子、桔梗、皂角刺,以透膿泄毒。邪熱傷陰者,去芩連苦寒,加沙參、麥冬、蘆根,以甘寒清熱,神識昏糊者,加神犀丹l粒沖服、紫雪散4.5克分3次吞服,或安宮牛黃丸2粒分2次化服。熱毒熾盛者,加廣犀角15克、鮮生地黃60克,以涼血解毒。咳吐痰血者,加象貝母、天花粉、藕節炭、鮮茅根。高熱痙厥者,加羚羊角粉、鉤藤、龍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