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孩子氣管有炎症怎麼辦?

支氣管炎在寶寶小時候是很常見的一種疾病,大多數的氣管炎發生於呼吸道感染,寶寶如果患上氣管炎後,家長一定要及時的進行治療,氣管炎一般後分為急性氣管炎和慢性氣管炎,大多數寶寶患的一般多是急性支氣管炎,寶寶在患上了氣管炎後及時有效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小孩咳嗽氣管有炎症怎麼辦

支氣管炎在小兒時期很常見,大都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之後。在發病開始時,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如鼻塞、流涕,以後逐漸出現斷續的乾咳。病初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有痰,初為粘痰,很快變成膿痰,經過5—10天后,痰液變稀,咳嗽逐漸消失。發病時可無熱或發熱38.5℃左右,熱度經2—4天退去。

在嬰幼兒時期,有一種特殊類型的支氣管炎,稱喘息型支氣管炎,多見於2歲以下虛胖小兒,往往有濕疹及過敏病史。起病不久就出現哮喘症狀,可反復發作,一般到入學年齡時症狀消失,僅有少數至年長後發展成為支氣管哮喘,其發病原因可能為患兒對感染過敏而表現為支氣管痙攣,引起喘息。

一、中醫治療

(1)、湯藥

1、風寒咳嗽型:咳嗽聲重較急,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惡寒無汗,咽癢,發熱或不發熱,頭痛,苔薄白,脈浮。用杏仁、半夏、荊芥各6克,前胡、蘇葉各10克,麻黃3克,生薑3片。水煎沮服,每日2次,每日1劑。

2、風熱咳嗽型:咳痰不爽,痰黃稠粘,口渴咽痛,鼻流濁涕,發熱頭痛,有汗,舌苔微黃,脈浮數。用桑葉、菊花、連翹、枇杷葉各10克,杏仁、前胡、桔梗、黃芩各6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3、熱痰壅肺型:咳嗽痰多,稠粘難咯出,發熱面赤,目赤唇紅,煩躁不安,小便黃少,大便乾燥,苔黃,脈滑數。用麻黃3克,生石膏15—20克,杏仁、黃芩、前胡、蘇子各6克,川貝母、瓜萎仁各10克,萊菔於5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必要時可每日2劑。

4、痰飲咳嗽型:咳嗽,痰多色白而粘,容易咳出,胸脘痞悶,食欲不振,苔白膩,脈滑或濡滑。用半夏、橘紅、杏仁、白術、茯苓、太子參各10克,蘇孑6克,白芥子、細辛各1.5克,生薑3片,大棗3枚。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5、陰虛燥咳型:咳嗽日久,乾咳無痰或少痰,口渴咽幹,或潮熱盜汗,手足心熱,舌質稍紅,苔少或無苔,脈細數。用百部、沙參、知母、杏仁、枇杷葉、前胡各10克,紫菀、烏梅各6克,青黛3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2)中成藥

1、桑菊感冒片,或銀翹解毒片,每日2次,每次3片,周歲內兒酌減。

2、川貝枇杷糖漿,每日2次,每次5毫升。或養陰清肺膏,每日2次,每次5—10毫升。周歲內兒酌減。

3、銀黃口服液,每日2—3次,每次5毫升。

二、西醫治療

1、咳嗽:複方甘草合劑,每歲每次1毫升,每日3次。劇咳:咳必清5歲以上每次6.25—12.5毫克。

2、咳痰不暢:氯化銨每日每公斤20—60毫克,分4次,口服。

3.高燒不退:新諾明幹糖漿,2—5歲一次1/2包,6—12歲一次1~2包,一日3次口服。或乙醯螺旋黴素片,每日每公斤體重20—30毫克,分4次口服。

咳嗽偏方

1、蘿蔔蔥白風寒咳嗽

蘿蔔1個,蔥白6根,生薑15克。用水三碗先將蘿蔔煮熟,再放蔥白,薑,煮剩一碗湯。連渣一次服。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風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2、紅糖姜棗湯治傷風咳嗽 紅糖30克,鮮薑15克,紅棗30克。 以水三碗煎至過半。頓服,服後出微汗即愈。

驅風散寒。治傷風咳嗽,胃寒刺痛,產後受寒腹瀉,惡陰等。

3、蕪荽湯平傷風咳嗽 蕪荽(香菜)30克,飴糖30克,大米100克。 先將大米洗淨,加水煮湯。取大米湯三湯匙與蕪荽,飴糖攪拌後蒸10分

鐘。趁熱一次服,注意避風寒。 發汗透表。治傷風感冒引起的咳嗽。

4、白蘿蔔蜂蜜治風寒咳嗽 大白蘿蔔1個,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黃2克。

將蘿蔔洗淨,切片,放入碗內,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黃等共蒸半小時趁熱頓服,臥床見汗即愈。 發汗散寒,止咳化痰。治風寒咳嗽。

5、羊蜜膏治虛勞咳嗽肺痿 熟羊脂250克,熟羊髓250克,白沙蜜250克,生薑汁100毫升,生地黃汁500毫升。

羊脂煎,令沸;次下羊髓,又令沸;次下蜜,地黃,生薑汁,不住手攪,微火熬數沸成膏。每日空腹溫酒調1匙,或做姜湯或做粥食亦可。

補虛潤肺,祛風化毒。治陰虛發熱,骨蒸勞熱,虛勞瘦弱,咳嗽肺痿,還有潤肺潤膚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