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灌腸的適應症
灌腸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治療方法,它是用一定的溶液通過肛管進入直腸,灌入到結腸,起到一定的治療疾病的作用,比如說嚴重的便秘,患者不排氣,都可能會使用這種方法來治療,新生兒因為便秘或者其他原因比較嚴重,可能也需要進行灌腸治療,新生兒這方面治療更要有所重視。
適應證
(1)大量不保留灌腸①軟化和清除糞便,排除腸內積氣。②清潔腸道,為手術,檢查和分娩作準備。③稀釋和清除腸道內有害物質,減輕中毒。④為高熱病人降溫。(2)小量不保留灌腸①軟化糞便。為保胎孕婦、病重、年老體弱、小兒等病人解除便秘。②排出積氣。為腹部及盆腔手術後
禁忌證
1.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和各種嚴重疾病晚期病人禁用大量不保留灌腸。2.灌腸過程中注意觀察病人的反應,若出現面色蒼白、出冷汗、劇烈腹痛、脈速、心慌氣急、應立即停止灌腸,並及時進行處理。3.肝昏迷病人禁用肥皂水灌腸,以減少氨的產生和吸收。
注意事項
1.大量不保留灌腸法(1)掌握灌腸液的溫度、濃度、流速、壓力和液量,為傷寒病人灌腸時,溶液不得超過500ml,壓力要低(液面距肛門不得超過30cm)。(2)降溫灌腸,可用28~32℃等滲鹽水,或用4℃等滲鹽水,保留30分鐘後再排出,排便後隔半小時再測量體溫並記錄。(3)灌腸過程中注意觀察病人的反應,必要時應立即停止灌腸,進行處理。2.保留灌腸注意事項(1)灌腸前瞭解病變部位,以便選用適當的臥位和插入肛管的深度。(2)為提高療效,灌腸前囑病人先排便,掌握“細、深、少、慢、溫、靜”的操作原則,即:肛管細,插入深,液量少,流速慢,溫度適宜,灌後靜臥。(3)灌腸時患兒多處於哺乳式,這樣方便護理人員進行操作;(4)灌腸完畢,家長應將患兒的臀部夾緊並抬高10cm左右,使灌入的藥液保留的時間更長,更利於腸粘膜的充分吸收;(5)藥液注入後,應選擇安靜的地方讓患兒睡覺。特別提醒離院較遠的患兒家長,儘量不要讓孩子在路途中睡覺,以免降低患兒對藥液的敏感性,降低藥液鎮靜、催眠的效力,給檢查帶來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