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寶寶太早走路好嗎

人們在生下小孩子後,更多的注意力就會轉移到小孩子身上。對於小孩子而言,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走路這個階段了。家長們經常擔心自己的小孩子走路走得不夠好。有些小孩子走路比較早,家長們就會擔心他們是不是走路走的過早,小孩子的經骨會不會受到損傷。其實是不會的。

寶寶能夠獨立行走的時間,一般在11個月到18個月之間。

不到1歲就能獨立走路的孩子,就算是走路早的。至於好或不好,是要具體情況分析的

1、如果過早讓寶寶學走路,有可能會影響腿部骨骼的發育。

2、如果寶寶受條件所限,沒有得到充分的爬行鍛煉,就直接學走路,可能是有隱患的。因為寶寶雖然可能早走路,但是往往走不太穩,容易摔跤。

3、只要寶寶是經過了充分的爬行階段,骨骼、肌肉以及身體的協調能力都具備了相應的基礎,就沒有問題。

4、如果寶寶走路比較穩,也能夠較好地掌握平衡,不易跌倒,即使走得比一般孩子早,也沒有問題。

可以肯定的是,不管寶寶開始學走路是早還是晚,最終都會在1~2歲之間學會走路。而且已有科學研究證明,走路早的孩子在日後的發展中,並不比那些走路晚的孩子有優勢。

寶寶走路的必要條件主要是肌肉力量和平衡感,而這兩方面的發育快慢又主要受性格影響。

比如,性格溫和的寶寶在早期是個堅定地爬行主義者,他們常常滿足於地面活動,而對高處的視野不感興趣。這些寶寶經常性地坐在那兒擺弄自己的手指和身邊的任何物體。只有身邊的東西都玩厭了,他們才想著爬到遠處去找其他的樂子。這樣的寶寶一般都會經歷一個爬——扶著站——扶著走——走路的過程,但只要他們走起來,就能走得很好。

而走路較早的寶寶一般比較好動,性格衝動。可能你還沒來得及記錄他爬的動作,他已經開始走路了。這類寶寶是不會乖乖地坐在寶寶椅或大人腿上的。他們的性子裡就透著“急”字,長得自然也“著急”,走路早也是順理成章。

當然,寶寶的胖瘦也能影響走路的早晚,但性格好動的寶寶一般都比不愛動的寶寶更瘦,這也是他們更早走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