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骶髂關節自我復位

骶髂關節炎會引起屁股的疼痛,注意平時多注意運動,飲食健康,多喝開水。人吃五穀雜糧,生病是很正常的事情,特別是老年人,年紀越大身體的抵抗能力越差,就更容易出現骶髂關節疼痛的症狀了,下面介紹幾種骶髂關節炎的按摩手法,自己學會了按摩起來會緩解很多的。

(一)診斷要點:

病史:

①外傷、勞損、產後、風寒濕侵襲、先天因素。

②繼發於其他疾病及損傷,如:腰間盤突出、腰肌勞損、椎管狹窄、骨質增生、盆內臟炎症……(需排除關節結核,強直性脊柱炎、腫瘤侵犯等)

症狀:

腰骶部痛,或可沿坐骨神經放射性痛(或麻)。鞍區症狀,腹股溝部及內收肌群痙攣性疼痛,其他內臟表現(如痛經、陽痿等)。

體征:

壓痛(關節部、梨狀肌、坐骨神經行程、內收肌群……)。髂後上棘不等高、腰骶三角不等腰、髂脊不等高、下肢不等長、腰椎側彎……

x線片:

關節間隙不等寬,密度不均,骨盆傾斜。(或可見)恥骨聯合分離。

(二)復位手法:

1、由於骶髂關節內外有堅強的韌帶固定,關節面耳狀面相互嵌扡咬合緊密,(對維持骨盆環的完整性和穩定性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而有人認為是“不可動關節”,但實際上仍屬於“微動關節”。一般情況下不易輕易半脫位,但一旦形成半脫位,則自行歸位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常常遺留頑固性疼痛等症狀,且給腰腿痛診斷和鑒別診斷帶來混淆和困難。正因為如此,其手法復位尤其顯得重要。

2、由於骶髂關節屬於微動關節,其復位難度也相對大一些。人們對腰椎復位的方法都比較熟悉,研究也很多,手法多達數十種。而對骶髂關節移位(錯動或半脫位),人們對其重視、認識,瞭解的普遍性以及掌握有效復位手法的種類和熟練程度就差得多,因而有必要多加一些介紹。

一仰臥單膝壓腹法

(一)體位:仰臥,健側下肢平伸,患側下肢屈髖屈膝。雙手置於腹部(以保護季肋部不被壓傷)。

(二)手法:醫者一手扶住膝蓋,另一手握持踝部,令患者深吸氣後屏氣,醫者趁勢將膝部壓向對側季肋部方向,連續彈壓3次。此時常可聞及腰骶部復位聲響,術畢。

(三)適應征:骶髖關節半脫位之前脫位。

二俯臥足跟壓臀法(屈膝跟—臀法)

(一)體位:患者俯臥,患側屈膝,足跟接近臀部。

(二)手法:醫者一手抵住患側骶髂關節,一手握持踝部,將足跟壓向臀部。在操作過程中,可握住踝部將髖關節同時內旋、下壓或外旋、下壓,此時常可聞及骶髂關節復位聲或手下有滑動感。

(三)適應症:骶髂關節半脫位之後脫位。

三仰臥屈髖壓膝法(分膝法)

(一)體位;仰臥,兩膝分開,雙足跟並齊,使鼻—臍一足跟保持在一條直線上,雙手置於腹部,全身放鬆。

(二) 手法:令患者雙目微閉,“意守丹田”,然後深吸氣後再緩慢呼出,至呼氣將盡時,醫者雙手將分開的雙膝用有彈性的巧力下壓,此時常可聞及腰骶部復位之彈響聲,術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