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防護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生活中時時刻刻都要和電腦手機打交道,而這些也是輻射來源的一部分,有些人由於工作的特殊性更是每天都要受輻射的影響,長期處在這種環境下,人的健康和安全就會受影響,為了能夠減少輻射對人體的輻射,現在研究了輻射防護,主要包括輻射防護標準,技術,評價自己管理。
介紹
電離輻射是指波長短、頻率高、能量高的射線。電離輻射可以從原子或分子裡面電離(ionize)出至少一個電子。電離輻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質電離的輻射總稱,其種類很多,高速帶電粒子有α粒子、β粒子、質子,不帶電粒子有中子以及X射線、γ射線。
電磁輻射又稱電子煙霧,是由空間共同移送的電能量和磁能量所組成,而該能量是由電荷移動所產生;舉例說,正在發射訊號的射頻天線所發出的移動電荷,便會產生電磁能量。電磁“頻譜”包括形形色色的電磁輻射,從極低頻的電磁輻射至極高頻的電磁輻射。兩者之間還有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和紫外光等。電磁頻譜中射頻部分的一般定義,是指頻率約由3千赫至300吉赫的輻射。
輻射特點
α射線
α射線是一種帶電粒子流,由於帶電,它所到之處很容易引起電離。α射線有很強的電離本領,這種性質既可利用。也帶來一定破壞處,對人體內組織破壞能力較大。由於其品質較大,穿透能力差,在空氣中的射程只有幾釐米,只要一張紙或健康的皮膚就能擋住。
β射線
β射線也是一種高速帶電粒子,其電離本領比α射線小得多,但穿透本領比α射線大,但與X、γ射線比β射線的射程短,很容易被鋁箔、有機玻璃等材料吸收。
X射線和γ射線
X射線和γ射線的性質大致相同,是不帶電波長短的電磁波,波長短,穿透力強,射程遠,有危險,必須遮罩。
輻射危害
在接觸電離輻射的工作中,如防護措施不當,違反操作規程,人體受照射的劑量超過一定限度,則能發生有害作
用。在電輻射作用下,機體的反應程度取決於電離輻射的種類、劑量、照射條件及機體的敏感性。電離輻射可引起放射病,它是機體的全身性反應,幾乎所有器官、系統均發生病理改變,但其中以神經系統、造血器官和消化系統的改變最為明顯。電離輻射對機體的損傷可分為急性放射損傷和慢性放射性損傷。短時間內接受一定劑量的照射,可引起機體的急性損傷,平時見於核事故和放射治療病人。而較長時間內分散接受一定劑量的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性損傷,如皮膚損傷、造血障礙,白細胞減少、生育力受損等。另外,輻射還可以致癌和引起胎兒的死亡和畸形。
防護標準
輻射劑量學研究輻射劑量及輻射劑量的測量。輻射防護標準是實施輻射防護的依據,目前各國都是根據ICRP(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的建議,結合本國情況制訂相應標準 [1] ;輻射防護評價包括對輻射設備、輻射安全、輻射對環境的污染等的評價。
防護要素
照射防護的三要素是距離、時間和遮罩,或者說輻射防護的主要方法是時間防護、距離防護和遮罩防護,具體原理如下:
時間防護
時間防護的原理是:在輻射場內的人員所受照射的累積劑量與時間成正比,因此,在照射率不變的情況下,縮短照射時間便可減少所接受的劑量,或者人們在限定的時間內工作,就可能使他們所受到的射線劑量在最高允許劑量以下,確保人身安全(僅在非常情況下採用此法),從而達到防護目的。
時間防護的要點是儘量減少人體與射線的接觸時間(縮短人體受照射的時間)。
距離防護
距離防護是外部輻射防護的一種有效方法,採用距離防護的射線基本原理是首先將輻射源是作為點源的情況下,輻射場中某點的照射量、吸收劑量均與該點和源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我們把這種規律稱為平方反比定律,即輻射強度隨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變化(在源輻射強度一定的情況下,劑量率或照射量與離源的距離平方成反比)。增加射線源與人體之間的距離便可減少劑量率或照射量,或者說在一定距離以外工作,使人們所受到的射線劑量在最高允許劑量以下,就能保證人身安全。從而達到防護目的。
距離防護的要點是儘量增大人體與射線源的距離。
遮罩防護
遮罩防護的原理是:射線包括穿透物質時強度會減弱,一定厚度的遮罩物質能減弱射線的強度,在輻射源與人體之間設置足夠厚的遮罩物(遮罩材料),便可降低輻射水準,使人們在工作所受到的劑量降低最高允許劑量以下,確保人身安全,達到防護目的。
遮罩防護的要點是在射線源與人體之間放置一種能有效吸收射線的遮罩材料。對於X射線常用的遮罩材料是鉛板和混凝土牆、鋼板,或者是鋇水泥(添加有硫酸鋇-也稱重晶石粉末的水泥)牆。
電離輻射標識牌
電離輻射警示標示牌 規格:250*350mm 圖中三角形為黃底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