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十個月寶寶牙齒發黃

十個月寶寶牙齒就開始發黃,首先需要從日常飲食殘渣遺留考慮,十個月的寶寶還沒有清潔牙齒的習慣,所以殘渣長期遺留在牙齒後就會出現牙黃的現象。媽媽們可以清洗乾淨手指,帶上一次性手套,用淡鹽水給孩子做飯後牙齒清潔。其實,很多人好奇牙齒發黃的原因,又該如何糾正呢?下面就來介紹一下。

一是寶寶夜奶

很多寶寶因為心理依賴問題養成了夜奶的壞習慣,不喝夜奶就哭鬧,不睡覺,很多媽媽怕寶寶餓,也為了讓寶寶乖乖睡覺,只能妥協。但是對於大於一歲的寶寶來說,喝夜奶多是因為尋求心理安慰。

睡覺時唾液分泌減少,寶寶吃得食物多以流質居多,易附著于口腔周圍的軟組織黏膜上,如果不注意清潔,就會變成細菌滋生的溫床。奶漬、食物殘渣與細菌共同作用,發酵產酸,日積月累就有發生齲齒的風險。

二是忽視寶寶口腔衛生

一些媽媽在照顧寶寶的過程中,沒有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一方面覺得寶寶沒有牙齒不需要清潔;另一方面,一些家長認為寶寶以後還會換牙齒,應該不會對寶寶長恒牙有影響。但是在寶寶長乳牙時期不注意清潔衛生,也會影響寶寶恒牙的生長。

有個一歲左右的寶寶患嚴重牙齦炎,牙齦紅腫,一問才知,自他出生以來,父母從沒有給他刷過牙。輕則乳牙變黃,嚴重一些的寶寶一長牙就會出現齲齒。

當寶寶睡前喝完奶時,家長要及時的給寶寶清潔口腔、牙齒。對於0-6個月的寶寶,媽媽可以在寶寶餵奶後或睡覺之前用溫熱水浸濕的醫用紗布或棉簽輕輕擦拭舌頭、口腔黏膜和牙床,去掉殘留在口腔內的乳凝塊。

寶寶滿6個月後,已經添加輔食,有些寶寶乳牙也開始萌出了。爸爸媽媽要在寶寶喝奶吃輔食後給寶寶喝些水,或者選擇矽膠指套牙刷,給寶寶清潔口腔。寶寶1-2歲時,爸爸媽媽可以使用圖中矽膠質地有安全擋片的牙刷給寶寶清潔牙齒,防止傷到寶寶口腔內部。

寶寶3歲後,可以開始學習自己刷牙。

三是寶寶缺鈣

如果是由於母親懷孕期間沒有做好補鈣工作,有可能會導致寶寶出現牙齒琺瑯質發育不好的現象。鈣攝入量會影響牙釉質結構,缺鈣很容易導致牙釉質發育不全。牙齒缺少了牙釉質的保護,一些常見的細菌就會乘虛而入,牢固地黏附在牙齒表面和窩溝中形成牙菌斑,造成孩子的牙齒發黃發黑。不僅如此,這些菌斑還易大量產生酸性物質,使菌斑下面的牙釉質表面出現脫鈣、溶解現象,破壞牙本質。

當發現寶寶黃牙後,及時的進行補鈣,不僅可以增強體格,還可以讓到時候換牙長出來的恒牙更白。如果寶寶牙齒已經出現脫鈣現象,就需要及時的治療,初期脫鈣可經由寶寶唾液內的離子成分,或在寶寶牙齒表面塗氟來幫助再鈣化,如果是後期則需要醫生的專業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