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久治不愈怎麼辦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患有胃病,多數的胃病都是因為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造成的,或者是經常不吃飯,突然吃一頓就暴飲暴食,這樣最容易造成胃病,久而久之胃病就會累積,會變成久治不愈的情況,因為胃病都是三分靠治七分靠養的,不精心的調養很難治好,那麼胃病久治不愈該怎麼辦呢?
1、胃病久治不愈的原因
除了胃酸過多、幽門螺桿菌感染沒有根除和不科學的飲食、作息習慣外,服藥依從性差也是重要原因。
專家解釋說,所謂服藥依從性差,就是指患者不遵醫囑定時、定量服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病情一有起色就不好好吃藥了。
專家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將上述疾病列入了胃病惡變前期“黑名單”,患者不僅要按時服藥,更要定期複查。
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多吃些易消化又富有營養的食物,少吃生冷、辛辣的食物。戒煙戒酒,避免過勞。此外,保持良好的情緒、平和的心境也有助於塑造一個好胃。
不論胃病程度到底有多重,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都有利於病情的恢復,不管怎樣,建議患者能夠樹立起戰勝病情的信心。相信在專業的治療下和自身細心的調養下,病情能夠得到改善和治癒。胃病久治不愈的原因
2.1、胃痛
胃痛是胃部疾病最常見的症狀,疼痛的程度、性質、發作時間都可以因為病情的不同而有區別。當胃收縮過於亢進或進食過多時,可在上腹部(心窩部)出現緊張性或壓迫性疼痛的感覺;胃下垂或胃擴張時,由於收縮減弱或者消失,可出現沉重或膨脹的感覺;慢性胃炎常常表現為進食後上腹部不適、脹悶或者疼痛;潰瘍病時胃痛則表現為週期性的饑餓痛或夜間痛;潰瘍穿孔的疼痛表現為突然發生的刀割樣劇痛。
2.2、食欲減退
食欲不振是指缺乏對食物需求的正常欲望,是胃病患者的常見症狀。慢性胃炎患者大多伴有食欲不振,或者由於食後胃脘不適加重而不敢進食;潰瘍病患者較容易饑餓,但當合併胃竇炎、不完全幽門梗阻時,則常會合併食欲不振。
胃病包括: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慢性糜爛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十二指腸炎,十二指腸壅積症,化膿性胃炎,胃下垂,賁門失馳緩症,上消化道出血等。
3.1、急性單純性胃炎
主要由於化學物質引起,如濃茶、咖啡、烈酒、調味品等刺激性物質,或服用水楊酸鹽類藥、磺胺藥、抗癌藥、抗生素、利血平、腎上腺皮脂類固醇等藥物損傷胃黏膜而引發;物理因素像進食過冷、過燙或粗糙食物等損傷胃黏膜誘發;以及微生物感染或細菌毒素引起。急性腐蝕性胃炎多是由於自殺或誤服腐蝕劑如強酸強鹼引起。
3.2、急性糜爛性(出血性)胃炎
多發生於手術、燒傷、休克、創傷、多器官衰竭等引起的應激狀態及飲酒或服用非甾體類藥物引起,在上消化道出血中占20%左右。胃病久治不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