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占位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占位,占位說的是占位性疾病,它是經過X射線、B超、CT等方式檢查得出的一種結果,這種結果反映的是體內存在多餘的東西,而最大的可能就是腫瘤或者是寄生蟲所致,腰椎管占位就是占位性疾病長發生的部位。下面咱們就來詳細看看腰椎管占位元的情況吧。
臨床表現
髓內腫瘤多發生於20-50歲,以疼痛為最常見的首發症狀,逐漸出現腫瘤節段以下的運動障礙和感覺異常,表現為肢體無力、肌肉萎縮和截癱,肌張力和腱反射異常。
髓外硬膜內腫瘤多發生於20-60歲,病程較長,典型症狀為神經根疼痛,以後出現肢體麻木、酸脹感或感覺減退。隨著症狀的進展可出現癱瘓及膀胱、直腸功能障礙。
髓外硬膜外腫瘤如轉移瘤多見於老年人,病程進展較快,疼痛是最常見的首發症狀,很快出現嚴重的脊髓壓迫症。淋巴瘤常累及胸腰椎,主要表現為脊髓和神經根受壓症狀,以局部疼痛最為多見,逐漸出現下肢運動、感覺障礙和括約肌功能紊亂。
管內腫瘤切除術手術的切口及椎板減壓
側臥位或俯臥位。以腫瘤的中央為中心設計切口,其手術操作步驟與椎管-脊髓探查術相仿。按脊髓造影或臨床定位切除椎板後即見腫瘤,上下擴大手術野至腫瘤上下端增色已顯露為止。
管內腫瘤切除術手術切除腫瘤
腫瘤顯露後如系良性腫瘤,從腫瘤上極或下極開始剝離。如系硬脊膜瘤,腫瘤附著的硬膜應一併切除,缺損處用筋膜修復。如系神經纖維瘤,附著的神經根如確定不能保留者始予切斷。如突向椎間孔,應探查是否突向椎間孔外成為啞鈴形腫瘤。惡性腫瘤與硬脊膜粘連大多廣泛而緊密,切除時滲血多,完全切除多有困難,可大部切除以達減壓目的。如有必要可取一塊作冰凍切片檢查。決定切除後,從腫瘤邊緣開始,交替用剪刀、刮匙、活組織等沿硬脊膜把腫瘤切除,滲血用雙極電凝及明膠海綿壓迫等止血。如腫瘤已蔓延至硬脊膜腹側時,可輕輕推開硬脊膜,用活組織鉗或刮匙儘量清除。轉移癌大部切除後,加上椎板減壓,術後可作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骶棘肌作2~3層縫合,嚴密縫合皮下組織及皮膚,不放引流管,以免腫瘤沿引流管幾外擴散。
如腫瘤壓迫或浸潤神經根引起劇痛,其它方法治療無效時,可同時作受浸潤的脊神經後根切斷術。方法是在腫瘤切除後,在該處把硬脊膜沿中線切開,分離出受侵犯的脊神經後根,該神經根在兩側齒狀韌帶之後,易於。小心從後根處分離出脊神經血管以免損傷,這是避免術後脊髓缺血的重要措施。然後用止血鉗壓榨後切斷。切斷神經根的數目可視臨床需要而定,但不宜過多。徹底止血後沖洗脊髓腔,間斷縫合硬脊膜,其它各層縫合同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