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和心率有什麼區別
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會提到心跳這個詞,比如說“心跳太快”等等,但是也會聽到說心率。大家都知道心跳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用,而心率則多用於醫學方面。那麼這二者在醫學上分別代表著什麼,有沒有什麼區別呢?針對這個問題,下文將為大家做詳細的介紹,大家可以瞭解下。
1、心率
心率(Heart Rate):用來描述心動週期的專業術語,是指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以第一聲音為准。正常人60~100 次/分 平均75次 脈搏即動脈搏動,隨著心臟節律性的收縮和舒張,動脈管壁相應的出現擴張和回縮,在表淺動脈上可觸到搏動。正常人的脈搏和心跳是一致的。一般通過測量脈搏反應心率。
正常成人為60到100次/分,大多數為60~80次/分,女性稍快;3歲以下的小兒常在100次/分以上;老年人偏慢。成人每分鐘心率超過100次(一般不超過 160次/分)或嬰幼兒超過 150次/分者,稱為竇性心動過速。常見於正常人運動、興奮、激動、吸煙、飲酒和喝濃茶後。也可見於發熱、休克、貧血、甲亢、心力衰竭及應用阿托品、腎上腺素、麻黃素等。
如果心率在 160~220次/分,常稱為陣發性心動過速。心率低於60次/分者(一般在40次/分以上),稱為竇性心動過緩。可見於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和運動員;病理性的見於甲狀腺機能低下、顱內壓增高、阻塞性黃疸、以及洋地黃、奎尼丁或心得安類藥物過量或中毒。如心率低於40次/分,應考慮有房室傳導阻滯。
心率過快超過160次/分,或低於40次/分,大多見於心臟病病人,病人常有心悸、胸悶、心前區不適,應及早進行詳細檢查,以便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2、心跳
心跳:為通俗的指心臟的跳動,不是醫學專業術語。在非專業的說法是和心率一樣的。
在正常情況下,心率和脈搏是一致的,但是某些疾病情況下,是不一樣,比如房顫,房撲等等。
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的區別
(1)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由於竇房結激動異常或激動產生于竇房結以外,激動的傳導緩慢、阻滯或經異常通道傳導,即心臟活動的起源和(或)傳導障礙導致心臟搏動的頻率和(或)節律異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組疾病。它可單獨發病,亦可與其他心血管病伴發。其預後與心律失常的病因、誘因、演變趨勢、是否導致嚴重血流動力障礙有關,可突然發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續累及心臟而致其衰竭。
(2)心率失常
臨床上按心率失常發作時心率的快慢分為快速性和緩慢性心率失常兩大類,前者見於過早搏動、心動過速、心房顫動和心室顫動等;後者以竇性緩慢性心率失常和各種傳導阻滯為常見。
(3)兩者區別
心律失常指的是心搏起源位置、心率和節律以及衝動傳導等任一項異常,屬於常見的心血管症狀,包含範圍較廣。相對而言,心率失常偏重於心率一項的異常,包含範圍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