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

動脈血管狹窄的治療

我們都知道腦動脈血管對於我們來說的重要性,動脈血管如果出現了問題,很可能就會造成腦梗的現象,而動脈血管狹窄是最容易引起腦梗的,它會使流入腦袋部位的血液越來越少,這樣就會造成腦供血不足的現象,久而久之,腦細胞就會缺血死亡,那麼對於動脈血管狹窄都有哪些治療方法呢?

腦血管狹窄是造成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一個重要病因和危險因素。腦血管狹窄使得經過腦血管的血液減少,腦細胞就會缺血死亡。

腦動脈狹窄如今有三個方法治療,分別是藥物治療、外科手術治療及血管支架治療。

造成腦血管狹窄的原因很多,而且與年齡有關,如結節性動脈炎引起的血管狹窄發病年齡多在10~30歲,而由於動脈硬化狹窄者往往為40~80歲的中老年人,甚至更高年齡者。兒童發病者,多由於先天性的血管發育異常造成,頸椎病也是腦血管狹窄的誘發因素。

病症治療

腦動脈狹窄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外科手術治療及血管支架治療三種辦法。如果管腔狹窄小於50%時,我們可以服用藥物治療,主要是阿斯匹林(A),丙丁酚(P)和他汀類(S)藥物,這種療法簡稱PAS療法。如果血管狹窄超過管徑的50%,就需要做頸動脈內膜剝脫手術或者在狹窄的血管內放置血管支架使管腔擴大,從而達到治療目的。其中血管內支架治療目前應用較廣泛,頸動脈內膜剝脫手術主要的優勢是對病人的創傷小,能同時處理多處狹窄病變,因而特別適合不能耐受或拒絕手術、手術後血管狹窄又復發、多支血管狹窄及狹窄部位手術無法抵達的患者。這三種治療方法各有適應症和優缺點,可以相互補充 。

程度計算

ICA狹窄率的常用測量方法有3中,即NASCET法,ECST法和CC法。

NASCET法應用最廣泛,除ICA外,尚可應用於椎-基底動脈和顱內ICA-MCA系統,其公式是:狹窄率=(狹窄遠端正常直徑-狹窄段最窄直徑)/狹窄遠端正常直徑×100%。

ECST法的公式是:狹窄率=(狹窄段估計的正常直徑-狹窄段最窄直徑)/狹窄段估計的正常直徑×100%。

CC法的公式是:狹窄率=(頸總動脈直徑-狹窄段直徑)/頸總動脈直徑×100%。

Ⅰ型狹窄:狹窄血管供血區域缺血,出現相關區域缺血的臨床表現。

Ⅱ型狹窄:狹窄引起的側支血管供血區域缺血(盜血),狹窄血管供血區得到代償,出現盜血綜合症。

Ⅲ型狹窄:混合型

各型又細分A、B、C三個亞型,即

A型:相應區域無梗死,或有腔隙性梗死但無神經缺損後遺症,乙醯唑胺(Diamox)激發試驗異常,預計血管重建術後病人能獲益。

B型:相應區域小面積梗死或合併遠端血管串聯性狹窄,或遠端主幹閉塞,但該支動脈尚參與其它狹窄血管的側支血供,預計血管重建術後病人能部分獲益。

C型:相應區域大面積梗死,有大卒中後遺症,或遠端主幹慢性閉塞,而且該支動脈未參與其它狹窄血管的側支血供,預計血管重建術後病人不能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