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靜脈高壓的三大表現
門靜脈高壓是一種肝硬化的表現,通常門靜脈高壓大多數會出現中年男子身上,因為門靜脈高壓也和酒精在體內積聚有關。門靜脈高壓如果比較嚴重的話,還會引起肝功能失常,腹水等,所以應該及時發現症狀及時就醫治療。下面為大家介紹患了門靜脈高壓的三大症狀表現,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充血性脾大是本病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也是臨床最早發現的體征。
脾大伴脾功能亢進時患者白細胞計數減少、增生性貧血和血小板減低。易併發貧血、發熱、感染及出血傾向。有脾周圍炎時脾臟可有觸痛。門靜脈高壓往往伴有脾大、脾功能亢進。脾臟的大小、活動度、質地與病程病因相關,如大結節性肝硬化者比小結節性肝硬化者脾大明顯,血吸蟲性肝硬化比酒精性肝硬化者脾大更為突出。
肝硬化晚期出現門靜脈高壓時,常伴發腹腔積液,其量往往超過500毫升,多在1~4升,有時達5~6升以上,最多時可達30升。腹腔積液可突然或逐漸發生,前者常有誘因,如上消化道大出血、感染、酗酒等,致肝功能迅速惡化,血漿白蛋白明顯下降,去除誘因後,腹腔積液較易消除;後者常無明顯誘因,先有間歇性腹脹,數月後腹腔積液持續增加,不易消除。腹腔積液量少時僅有輕度腹脹感,隨著量的增多,腹脹加重,並有食欲不振、尿少,甚至因過度腹脹引起腹肌疼痛或呼吸困難、心功能障礙及活動受限。
體征方面:直立時下腹飽滿,仰臥時蛙狀腹,臍至劍突距離增大,臍至恥骨聯合距離縮短;腹壁可有妊娠樣白紋,甚或紫紋;腹壁、下肢或全身性凹陷性水腫,甚或陰囊水腫;胸膝臥位叩診可發現300毫升腹腔積液,如有移動濁音或波動感,腹腔積液已超過1000毫升,大量腹腔積液時腹壁變薄,血管顯露或怒張,可併發臍疝、股疝、切口疝、膈疝甚或胸腔積液。
門體側支迴圈的建立和開放是門靜脈高壓的獨特表現,不僅是診斷門靜脈高壓的重要依據,而且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出血 出血是門體側支迴圈形成靜脈曲張後破裂引起的,是嚴重的併發症。
(2)門體分流性腦病
有10%~20%的肝硬化患者,肝細胞代償功能尚佳,但腸道產生的毒性物質未經肝臟代謝,經肝外門體側支迴圈分流直接進入體循環,引起自發性門體分流性腦病,是肝性腦病的一種類型,病人多在攝入大量蛋白質後出現神經精神症狀,限制蛋白質攝入病情常可自行緩解。
(3)腹壁和臍周靜脈曲張 腹壁靜脈曲張顯著者可呈海蛇頭狀稱水母頭征。沿靜脈可觸及震顫或聞及雜音,稱之為克-鮑綜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