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心律失常怎麼治最好

在生活中有很多心律失常的人,所謂的心律失常就是心跳動的過快或者是過慢不規律,心律失常的患者時刻被這種疾病威脅著,因為這種疾病一旦發作是很容易讓患者失去生命的,而且這種還特別不容易治好,很容易就會引發心梗,目前在治療上也沒有特別好的方法,那麼心律失常怎麼治最好呢?

專家根據心律失常發作時心率、節律、起止特點、持續時間和伴隨症狀等並結合心電圖檢查常可明確診斷,必要時可行希氏束電圖,心腔內電圖等電生理檢查。正常心臟激動起源于竇房結,先後經結間束、房室結、希氏束、左和右束支及浦肯野纖維至心室。該種心律稱為竇性心律。

當激動起源部位、頻率、節律、傳導時間和途徑等一項或多項發生異常時稱為心律失常。

1、診斷

根據心律失常發作時心率、節律、起止特點、持續時間和伴隨症狀等並結合心電圖檢查常可明確診斷,必要時可行希氏束電圖,心腔內電圖等電生理檢查。

2、臨床表現

(1)竇性心律失常、過慢或節律不規則時,稱為竇性心律失常。

(1)竇性心動過速,心率100次/分。常見於運動、情緒激動、發熱、甲狀腺機能亢進症及心力衰竭等,甘些藥物如阿托品和腎上腺素等亦可引起。患者除心悸外無其它明顯症狀。心電圖示竇性心律,P波頻率〉100次/分。

(2)竇性心動過緩,心率〈60次/分。常見於運動員、老人、顱內壓增高及某些器質性心臟病人。輕者無明顯症狀,心率過慢時可引起頭暈,胸悶和心悸。心電圖示竇性心律,P波頻率〈60次/分。

(3)竇性心律不齊,節律不規則。常見於兒童及青年,多無症狀。心電圖示竇性心律,P―P間隔相差0.12秒以上。

(4)竇性停搏。常見於竇房結功能低下,洋地黃等藥物中毒及高鉀血症等。輕者可無症狀或僅感心悸,如停搏時間過長,可致眩暈、昏厥甚至猝死。心電圖示很長一段時間無P波,其後可現異位節律點的逸搏。

(5)病竇綜合征。常見病因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及心肌炎等。臨床上以腦供血不足症狀為主,輕者主訴頭暈和眼花等,重者可出現昏厥和抽搐,即阿一斯綜合徵發作。心電圖表現為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停搏或竇房阻滯,也可與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交替出現,稱快慢綜合征。

(2)期前收縮(簡稱早搏),是提早出現的異位心搏。根據起搏部位不同可分為房性、房室交界區性和室性早搏。可見于正常人,往往與精神緊張和吸煙等有關;亦可見於各種心臟病、電解質紊亂、心導管檢查及服用洋地黃和奎尼丁等藥物時。輕者可有心跳間歇和停頓感,重者引起心悸、氣短、乏力和心絞痛。聽診心律不齊、第一心音增強、第二心音減弱或消失。心電圖特徵:

(1)房性期前收縮P―QRS―T波,P波與竇性P波略有差異;PR間期≥0.12秒;QRS波群與竇性者相似;多有不完全代償間歇。

(2)房室交界區性期前收縮QRS―T波,QRS波為室上型,其前無P波或QRS波群前後可出現逆行P波;多有完全代償間歇。

(3)室性期前收縮QRS-波,QRS波寬大畸形,時限≥0.12秒,其前無P波;T波寬大且與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有完全代償間歇

(3)陣發性心動過速。根據起搏點位置不同分為房性、房屋交界區性及室性陣發性心動過速。前二者統稱室上性心動過速,可見于健康人,亦見於風濕性心臟病、預激綜合征`、甲狀腺機能亢進症及洋地黃中毒等。室性心動過速多見於嚴重而廣泛的心肌病變,也見於洋地黃和奎尼丁等藥物中毒及心導管檢查。陣發性心動過速具有突然發作、突然終止的特點。室上性陣發性心動過速發作時多有心悸、胸悶和頭暈症狀,除非發作時間長、頻率快或基礎心臟病較嚴重,一般較少引起顯著的血液動力學障礙。而室性陣發性心動過速者由於心排血量明顯降低,易出現心絞痛、心力衰竭、休克甚至阿一斯綜合征。體檢示心率160~220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