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半寶寶不會講話
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就是交流,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家長們跟孩子交流的方式只有眼神溝通,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偶爾會發出一點聲音,家長們就開始不厭其煩的跟寶寶說各種話,教寶寶發出各種聲音。孩子家長們在教孩子之前會諮詢許多家長,看看其他寶寶能說話都是在什麼時候。有些寶媽反應自家1歲半寶寶不會講話,懷疑寶寶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一、寶寶不會說話應排查生理問題
每個寶寶的發育有其個體差異,語言系統的發育也同樣情況。他們有的早有的晚,但如果孩子到了兩歲半還不會說話或沒有任何交流性的語言,家長就要考慮孩子是不是生理上的問題--發育遲緩。語言發育遲緩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兒童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後于同齡兒童的不正常發育水準。
1、智慧發育遲緩(即智力低下):
一般來說,正常嬰兒在7-8個月時就會模仿聲音,一歲左右會叫爸爸媽媽,一歲半會說十來個字,能聽懂簡單的指令,2歲左右會問簡單問題,3歲左右能基本表達自己的思想。凡是落後四五個月甚至落後1-2年才有這些表現,都應看作是智力落後的信號。
研究結果顯示,智商越低的兒童,其說話能力越差。部分智商低於5 0的兒童甚至不能發展必要的說話技能,而輕度智慧遲緩的兒童,說話能力有其他認識能力的缺陷,這在經過診斷性的智力測試後便能知分曉。
治療方法:對於智慧發育遲緩的兒童,可根據智慧遲緩的程度進行說話的干預,即使嚴重智慧遲緩兒童,也要鼓勵他們用姿勢、手勢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學會與他人作簡單交流的技能。
2、發育性語言障礙:
這在學齡前的兒童中較多見。國外的調查發現,在2.5周歲~12周歲兒童中,說話異常者占6%,男孩的發生率比女孩高出1倍。
二、寶寶不會說話應排查心理問題
兒童言語能力的發展,和其他能力的發展一樣,既依賴于生理上的成熟,又需要有適宜的外部條件和突破心理障礙,其中,與成人交往是最關鍵的因素。因此父母在幫助寶寶突破心理障礙方面,具有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