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11個月寶寶最近頻繁夜醒怎麼回事?

十一個月的寶寶如果還在吃母乳的話應該是因為寶寶長大了,母乳不夠吃所以寶寶總是感覺餓就會經常醒,可以給寶寶適量的加一些輔食,還有就是要看看寶寶是不是拉粑粑或者尿尿了,寶寶在不舒服的時候也是會哭鬧的,如果寶寶吃飽了並且也沒拉沒尿的話看一下寶寶是不是發燒之類的。

寶寶發燒的原因

一、外在因素:

小兒體溫受外在環境影響,如天熱時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間空氣不流通。

二、內在因素:

生病、感冒、氣管炎、喉嚨發炎或其他疾病。

三、其他因素:

如預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亂、白喉、百口咳、破傷風等反應。

發燒只是疾病的症狀之一,而不是全部。小兒科主任宋文舉醫師表示,醫師對於發燒,在乎的是疾病本身的影響及進展,但通常父母只看到疾病外表,如發燒、嘔吐、咳嗽,就慌亂不已。殊不知醫師治病,首重病因的發現及能完全治癒的方法,而不是單純只為退燒而已。所以在某些情況下,會讓發燒症狀持續表現出來,以探尋內在真正的病因。因此,他提醒愛子心切的爸媽,切記不要一味的要求醫師退燒,去治療發燒症狀,而是應遵從醫囑,準確的找出引起發燒的真正原因,對症下藥。

藥物退燒法

退燒藥的使用有技巧,有原則,瞭解它的用藥原則,才能達到良好效果。一般退燒藥有水劑、錠劑、栓劑和針劑,它們各有不同的使用原則--

●水劑較溫和,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撲熱息痛的糖漿,如小兒美林糖漿、小兒百服甯滴劑等。

●阿司匹林錠劑退燒效果好。但阿斯匹靈可能會引發雷氏症候群,所以某些特定時期不能使用,例如寶寶患有水痘或流感時。

●栓劑是從肛門塞入的藥物,主要由直腸吸收,效果比較快速。如果孩子拒絕口服藥物,退熱栓就是最好的選擇。使用時,寧願少用一些,燒退得慢一些,也不要大量使用。如果密集使用,容易退燒過度,不僅會導致體溫陡降,藥物反覆刺激肛門後,還易造成寶寶腹瀉。

●針劑是最不安全的退燒藥物,不是非常必要時,一般不建議使用。

注意

不同退燒藥最好不要並用,如果劑量控制不好,會有隱患。更不可為了加強退燒效果,為寶寶多服幾次退燒藥或將劑量增加。要知道退燒藥的毒性反應之一,就是使體溫重新升高。

物理降溫法

物理降溫適用於高熱而迴圈良好的患兒。特點是方法簡單,不良反應少。

●溫水擦浴

適用于高熱寶寶。水溫應略低於寶寶的皮膚溫度(即32℃-34℃)。皮膚接受冷刺激後,可使毛細血管收縮,繼而又擴張,達到降溫效果。擦浴時亦可用按摩手法刺激血管被動擴張,促進熱的發散。注意擦浴時用力要均勻,輕輕按摩幾下,還可以促進血管擴張。擦至腋窩、腹股溝等血管豐富處停留時間稍長些,以助散熱。四肢及背部各擦浴3-5分鐘。溫水擦浴後用大毛巾將寶寶包好,讓寶寶舒適平臥,並多給寶寶喝些溫開水。

●酒精擦浴

使用酒精擦浴時要注意酒精的濃度,一般以30%-50%濃度為宜。酒精不要太涼,溫度以32℃-35℃為宜。用紗布或毛巾浸蘸酒精後,有規律地擦拭。通常是先從患兒的頸部開始,自上而下地沿上臂外側擦至手背。然後經腋窩沿上臂內側擦至手心。上肢擦完後,自頸部向下擦試後背,擦浴的同時用另一隻手輕輕按摩拍打後背,以促進血液迴圈。最後自髂部開始擦拭下肢,方法與擦拭上肢相同。每個部位擦拭3分鐘左右。擦拭腋下、肘部、掌心、腹股溝、足心等部位時停留時間應稍長些,以提高散熱效果。

寶寶皮膚嬌嫩,擦浴時動作要輕,不可過度用力,以免損傷皮膚。酒精擦浴過程中應注意為寶寶保暖,身體暴露部位不要多,擦拭過的部位及時蓋好衣被。擦浴時如發現寶寶寒戰、面色蒼白等異常情況,應停止擦浴,蓋好衣被保溫,並及時請醫生診治。對嬰兒和體質虛弱的小兒不宜使用酒精擦浴。

●頭部冷敷

頭部冷敷適合寶寶的一般發熱,尤其適合低溫寶寶。將毛巾用涼水浸濕後敷在寶寶前額部,每5-10分鐘更換一次。也可將水袋中灌上涼水,枕在腦下。

●冷鹽水灌腸

冷鹽水灌湯的降溫效果顯著,但不適合家庭中操作。

提醒

1、擦浴前最好先在患兒頭部放置一個冰袋,這樣既有助於降溫,又可防止由於擦浴時表皮血管收縮,血液集中到頭部引起充血。

2、胸部、腹部及後頸部對刺激非常敏感,可引起反射性心率減慢和腹瀉等不良反應,不宜做溫水、酒精擦浴。

3、出疹的孩子不要用溫水擦浴降溫。

兒童發燒使用抗生素要謹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