瘡耳風症狀
瘡耳風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耳邊疾病,當患上瘡耳風的時候患者的耳邊會出現比較明顯的腫塊,患者還會感覺到比較劇烈的疼痛感覺。很多人在患上瘡耳風之後會採取把新鮮的仙人掌倒碎之後,敷在患病的部位。同時還要注意在飲食方面多吃比較清淡的食物,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
瘡耳風症狀
瘡耳風症狀是患者的耳道的彌漫性紅腫瘡瘍,以外耳道彌漫性紅腫、潰瘍、滲液等為特徵。相當於西醫的彌漫性外耳道炎。
中醫中 瘡耳風的病因
1、風熱濕邪,上犯耳竅
多因挖耳損傷外耳道皮膚,風熱濕邪乘機侵犯,或因耳道不潔,污水入耳,或因膿耳之膿液浸漬,濕鬱化熱,風熱濕邪犯耳,與氣血相搏,致生耳瘡。
2、肝膽濕熱,上攻耳竅
濕熱邪毒壅盛,引動肝膽火熱,循經上犯耳竅,蒸灼耳道,壅遏經脈,逆於肌膚而生耳瘡。
3、血虛化燥,耳竅失癢
久病不愈,陰血耗傷,血虛化燥,耳竅肌膚失於濡養而致病。
治療方法
內治
(一) 風熱濕邪,上犯耳竅
症狀:耳痛、耳癢、耳道灼熱感,伴頭痛、發熱、惡寒。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檢查見耳屏壓痛,耳廓牽拉痛,外耳道彌漫性紅腫,或耳道潮濕,有少量滲液。
治法:疏風清熱,解毒祛濕。
方藥:銀花解毒東加減。
常用藥:金銀花、連翹、地丁、黃連、夏枯草、丹皮、犀角、茯苓。
(二) 肝膽濕熱,上攻耳竅
症狀:耳痛,牽引同側頭痛,口苦,咽幹,可伴有發熱等症。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檢查見耳屏壓痛,耳廓牽拉痛,外耳道彌漫性紅腫、糜爛,滲出黃色脂水。
治法:清瀉肝膽,利濕消腫。
方藥:龍膽瀉肝東加減。
常用藥:龍膽草、梔子、黃芩、澤瀉、車前子、當歸、柴胡、生地、甘草。
(三) 血虛化燥,耳竅失癢
症狀:病程較長,耳癢、耳痛反復發作,全身症狀不明顯,舌質淡,苔白,脈細數。檢查見外耳道皮膚潮紅、增厚、皸裂,表面或見痂皮。
治法:養血潤燥。
方藥:地黃飲加減。
常用藥:生地、熟地、首烏、當歸、丹皮、玄參、白蒺藜、僵蠶、紅花、甘草。
外治
1、外敷:可用黃連膏、紫金錠等局部塗敷。
2、滴耳:可用清熱解毒的中藥製成滴耳液滴耳。
針灸治法
耳痛較甚者,可針刺合谷、內關、少商等穴,以疏通經脈、瀉熱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