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預防

外出旅遊做好傳染疾病的預防

導讀:隨著假期的到來,外出旅行的人群是只增不減。四季養生網在這裡提醒廣大朋友,在外出旅遊期間,一定要做好個人衛生,也不可忽視傳染病的預防,尤其是交通工具上扶手、椅背等這些容易存留細菌和病毒的地方。

“出行傳染病”,是指各旅遊地區或旅遊經由地和目的地常流行的傳染病,這些傳染病不注意時很易傳染給外來的遊客。據衛生防疫專家唐智平介紹,這些傳染病的病原體離開人體後,又通過一定途徑把病傳給他人,有一定季節性,有一定地區範圍限制,在人口密度高的人群中易傳播流行。如細菌性痢疾,其病原體是痢疾桿菌,該菌隨食物進入腸胃道而引起痢疾,又隨糞便排出體外,經一定的傳播媒介(如便後不洗的髒手污染公共用品,他人觸摸後手帶菌,若飯前不洗手,則病菌又入口引發痢疾,如此周而復始)再度進入人體而發病。

由於各旅遊地的傳染病不同,所以遊客可能受到的“出行傳染病”威脅也不一樣。據唐智平介紹,旅遊時主要是預防13種全國性和地區性傳染病。

細菌性痢疾:全國各地都可以發生,北方流行於夏、秋兩季,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各省都可以四季流行,出門旅遊一定要注意在飯前便後洗手,能有效的預防感染細菌性痢疾。

鉤端螺旋體病:多發于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域、長江流域、江南各省,喜馬拉雅南麓地區也有此病發生。

流行性出血熱:多發生于長江以北廣大地域和海南及兩廣。




瘧疾:主要發生于長江以南各省、東北地區和陝西。東北地區、陝西和南方丘陵與平原地區為間日瘧,南方山嶽叢林地區瘧疾最嚴重,而且是惡性瘧。在青藏高原海拔1500米以下的谷地亦流行。

人畜共患:這是一些人類與牲畜之間可相互傳播的疾病,在東北、內蒙古、西北、青藏高原、雲貴高原牧區流行,主要是布氏桿菌病等。

肺吸蟲病:主要在松花江、圖們江和鴨綠江流域及長江三峽地區。病原體通過食用未煮熟的喇蛄、溪蟹、石蟹等進入人體致病。

肝炎:南方各省,甲型肝炎最常見,乙型肝炎發病率也較高。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偶有病毒性肝炎流行。

血吸蟲病:分佈于長江兩岸和長江以南地區,以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周圍的湖區最為多見。

絲蟲病:多在南方各省、青藏高原、雲貴高原等地常見。

黑熱病:在青海和新疆南部時有發生。

新疆出血熱、森林腦炎、蜱傳回歸熱:在新疆和雲貴高原及青藏高原有發生。

從介紹的各種流行性傳染病來看,有相當一部分是通過接觸和食物傳染的。據防疫專家介紹,旅遊前應對傳染病的流行發病區域有一定的瞭解,在到這些地區旅遊時,首先是要注意清潔衛生,一定要有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一定要洗手,這種良好習慣可將大部分傳染病擋於人體之外;也不要隨便在街市上吃小販的不潔小吃,特別是不要貪圖吃鮮去吃那些半生不熟的風味小吃。另一方面,在外旅遊帶上防蚊油,做好防蚊、防蠅,特別是防蚊叮咬也是很重要的,因為有多種烈性傳染病,就是由蚊蟲叮咬而傳染給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