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足下垂能治好嗎

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疾病,也會因為不小心導致我們出現足下垂等症狀,但是足下垂這種大多數是因為我們運動導致的,特別是男性朋友。當我們遇到足下垂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去醫院進行糾正,把關節調整過來,然後在做康復的治療,希望大家不要太擔心,足下垂這種情況是可以完全治療好的。

需要看你損傷的情況是否嚴重才能判斷你的預後,現在市面上有兩種一就是矯形器(矯形器不是品牌好就好,是需要經過量身定做的,每個人的腳以及腿的大小和形狀都是不一樣的,很多醫院現在也在做這個矯形器,材料差不多都一樣。);另一個就是有一種助行儀,綁在腿上的糾正你走路足下垂的一種狀態,這樣顯得要美觀和只能化一點,而且對神經的修復是有一定幫助作用的,還能延緩肌肉的萎縮。

1.1 一般資料:本組共5例,8側足,男性4例,女性1例,年齡9歲—46歲,其中全身大面積火焰燒傷4例,雙下肢鐵水燒傷1例。傷後5例患者創面均曾行刃厚皮植皮修復術,後逐漸發生足下垂。其中兩例合併膝關節僵直。足跟距地面垂直距離為9cm~13cm。本組5例均無足趾感覺、運動功能異常,無合併神經功能損傷。

1.2手術方法:以跟腱為中軸,採用內側瓣蒂在上方,外側瓣蒂在下方的“Z”形切口切開全層瘢痕及攣縮跟腱,縱向切口長度為內、外踝連線至膕窩中點距離的1/3,約為10~12cm。兩側橫向切口長度約4-5cm。從腓側橫切口的外端向遠側作與跟腱中央線平行的切口,長5~6cm,再向腓側橫行切開瘢痕組織5cm。充分松解攣縮,將皮膚、跟腱及深層組織縫合固定,防止皮瓣與深層組織分離。

由皮瓣遠端沿深筋膜向近端剝離,皮瓣下儘量攜帶較多疏鬆結締組織。外側逆行皮瓣的遠端還可帶少許肌纖維。注意保護內、外踝上4-6cm處皮動脈穿支。分離皮瓣的過程中逐漸背屈踝關節。另外常需要切斷攣縮的韌帶以及部分關節囊,直至踝關節達到90°功能位。此時,在跟距脛關節處往往形成一個腔隙洞穴,我們就旋轉外側矩形瓣,覆蓋踝關節下部暴露的跟脛關節,剩餘創面覆蓋中厚皮片。打包加壓包紮,石膏托固定踝關節於90°~100°功能位,膝關節固定于屈曲30°,術後12天拆線,3~4周開始功能鍛煉。

1.3 本組5例足跟距地面垂直距離為9cm~13cm,均為嚴重足下垂患者。小腿部以及踝部皮膚軟組織缺損,廣泛瘢痕組織粘連和攣縮。常規瘢痕跟腱瓣1因其操作簡單易行,治療時間短,費用低,療效明顯、可靠,故廣泛應用於瘢痕攣縮性足下垂的治療。然而治療過程中我們發現嚴重足下垂患者常常需要切斷攣縮的距脛後韌帶、跟脛韌帶、距腓後韌帶、跟腓韌帶以及部分關節囊,因為局部缺乏軟組織覆蓋,跟距脛關節處常易形成較大的腔隙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