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打過疫苗發燒了怎麼辦

大家都知道小孩需要接種疫苗,這一方面是政策要求,另一方面接種疫苗能夠讓孩子避免感染一些傳染病。但是很多家長也反映,小孩子在打完疫苗之後有了一些不良反應,比如發燒。這可急壞了很多父母。其實不用擔心,疫苗之後發燒一般情況都是低燒,物理降溫即可,但是為什麼孩子打過疫苗後會發燒呢?

寶寶打預防針後發燒

預防接種是用人工自動免疫的方法,將菌苗、疫苗、類毒素等製劑應用於人體,使機體產生相應的抗體,從而對抗某些傳染性疾病的侵襲。那麼,預防接種後出現發熱應該怎樣處理呢?

首先,應該看一看發熱程度如何。一般體溫在38.5℃以下,小兒無明顯其它不適,可以不做特殊處理,因為這種發熱屬於正常反應,短時間內即可消失。如果體溫在38.5 ℃以上,伴有全身不適,可以酌情給予小劑量退熱劑,如撲熱息痛、阿司匹林之類,同時要讓患兒多飲水。這種預防接種後發熱一般持續時間很短,屬於反應性發熱,不必應用抗生素治療。如果發熱持續不退,或有逐漸增高的趨勢,應考慮是否在此期間合併了其它的感染,並根據感染情況,給予相應的抗感染治療措施。

小兒預防接種後,局部可能會有瘙癢感,切勿讓患兒搔抓。否則,可能會使局部感染化膿,導致感染性發熱。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要做好局部感染的處理。如果局部感染嚴重,需全身應用抗菌素治療。

寶寶打預防針後發燒的原因

寶寶打預防針後,出現發燒現象,是人體正常的免疫系統應答反應。發燒是寶寶身體產生抗體的過程。一般接種疫苗發燒大約三天左右,而且體溫不會很高。如果寶寶發燒超過三天,體溫很高,那麼就要帶寶寶看病去。看病的時候,向醫生說明寶寶曾經接種過疫苗,對醫生用藥有提示作用。

寶寶打預防針後發燒怎麼辦

防疫針都是由細菌、病毒或其毒素製成的,儘管對這些致病因素進行了滅活或減毒處理,但都是一些異性蛋白或帶有抗原性的物質,對人體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寶寶打預防針後,就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局部或全身反應,其中發熱是最常見的反應。而且,隨著年齡的增大,預防接種次數的增多,發熱也會更加強烈。

對大多數嬰兒來說,低熱更為常見,一般不需特殊處理,1—2天后自行緩解。也有少數嬰兒反應較為強烈,有時體溫超過39°C,可伴有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全身反應,這時應休息,注意水分的補充,可用溫水擦浴,必要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小兒退熱片、美林、百服寧等退燒藥。如果打預防針2—3天后仍有發熱,可能繼發感染,應急時到醫院就診。

接種疫苗後可能會出現一過性發熱,一般情況下低於38.5度,但也有個別的情況可能會超過這個溫度。如接種疫苗引起的發熱,可給予退熱處置就可以,不需要口服感冒藥。但也有接種疫苗後合併病毒感染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那麼這個時候看是否伴有流涕、鼻塞或打噴嚏等感冒症狀,或咽部有無充血等,如有這些症狀可以口服感冒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