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怎麼判斷面部神經受損

我們的臉部雖然面積只占了身體整體的一小部分,但實際上面部卻分佈著很多的神經,牽制著我們的很多生理功能。一旦出現面部神經受損,很可能就會養想到我們的正常生活。所以大家一定要正確及時的判斷自己的面部神經是否出現了問題,要正確判斷病因有針對性地處理。

一、病因

面神經損傷的常見原因是顱中窩岩骨部及乳突部的骨折,該部約有50%的縱行骨折和25%的橫行骨折伴發第Ⅶ顱神經損傷。特別是與岩錐長軸平行的縱行骨折,面神經最易遭受牽扯、挫傷或骨折片壓榨而致早髮型或遲髮型面神經麻痹。

二、臨床表現

⒈區域癱瘓症狀

面神經損傷的主要臨床表現可以分為額、眶周、面中和口周4個區域局部的症狀,也可表現為同側全部顏面肌肉癱瘓。額肌麻痹可致不能皺眉,眉毛較健側低,眼裂變大,額紋變淺或消失。眼輪匝肌麻痹時可引起眼瞼閉合無力,當用力閉眼時眼球向外上方轉動,鞏膜暴露。頰肌癱瘓時引起閉嘴時口角下垂,鼓腮漏氣,鼻唇溝變淺,不能吹口哨,吃飯時食物存於頰部與牙齦之間。面癱恢復期可出現患側的連帶運動或過度運動。

⒉面癱分類

根據面神經受損的程度,可分為完全性面癱和不完全性面癱;根據損傷後的可恢復情況分為暫時性面癱和永久性面癱;根據其病程分為早期面癱和晚期面癱。不同類型的面癱臨床表現在部位和程度上相應不同。

⒊不同時間面神經損傷的特點

(1)傷後的早發性面癱提示面神經挫傷或裂傷,多為完全性面癱。

(2)延遲至傷後5~7天出現的遲發性面癱,常為面神經受壓或周圍水腫所致,預後相對好。

⒋不同部位面神經損傷特點

(1)顱外段損傷者主要表現為同側表情肌麻痹和角膜反射消失。

(2)在莖乳孔以上累及鼓室支神經者可有舌前2/3味覺障礙和患側唾液分泌減少。

(3)面神經管垂直段更高部位受損和出現聽覺過敏。

(4)膝狀神經節以前受損可有同側淚液分泌減少或停止、眼結膜乾燥。

(5)內耳道或橋小腦角段損傷可引起耳聾、眩暈等症狀。

(6)腦幹內段損傷常伴隨外展神經麻痹和對側肢體偏癱,稱MillardGubler綜合征。

⒌其他

面神經損傷還可伴有外耳道出血和腦脊液耳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