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脾食療偏方 中醫教你如何補脾
脾是人體重要的器官之一,很多人日常生活中都不注意保護自己的身體,而導致脾胃受損。脾胃不好的危害是非常多的,補脾要做哪些事情呢?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講補脾食療偏方有哪些、脾虛的症狀是什麼以及如何保護脾胃。
補脾食療偏方
1、百合粥
用百合、蓮子、薏米各適量,一同煮粥,然後加冰糖或白糖調味,即可食用。
2、粳米粥
粳米50克,葡萄乾10克,以適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乾,共同燉煮至稀爛即可。
3、香菇牛肉湯
香菇10克泡好,瘦牛肉30克先用粉面裹好,湯沸後入香菇,再撥進牛肉片,同時點入適量味精、食鹽、香油,煮沸後即可。
4、炒牛肚土豆絲
將熟牛肚50克切絲,土豆80克切絲後放入清水淘洗掉表面澱粉。油鍋熱後加入少許蔥絲和碎蒜,倒入牛肚絲土豆絲爆炒,並點入適量牛肉湯和鹽、味精即可。
5、扁豆餡包子
鮮扁豆兩份,雞肉一份,剁碎後加鹽、味精、鮮薑汁和花椒水拌勻作餡,以小麥粉起面作皮,捏成包子後,置籠中,旺火蒸20分鐘。
脾虛的症狀
1.脾氣虛的典型症狀
腹脹納少,食後脹甚,肢體倦怠,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形體消瘦,或肥胖浮腫,舌苔淡白。
2.脾陽虛的典型症狀
大便溏稀,納少腹脹,腹痛綿綿,喜溫喜節按,行寒氣怯,四肢不溫,面目無華或浮腫,小便短少或白帶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氣下陷的典型症狀
如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
4.脾不統血的典型症狀
多見於慢性出血的病症,如月經過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見脾氣虛弱的一些症狀。
如何保護脾胃
一、揉帶脈
脾主運化,脾胃虛弱則會運化不力,造成身體水濕停滯。而揉帶脈則一方面健脾陽,另一方面則振奮了肚腩兩側膽經的陽氣,迅速化開了小腹內積聚的水濕。當然你要是覺得揉帶脈的力度不足的話,也可以用手握成拳來敲。順便再說一下,此法對便秘的治療也非常有效果,可以說是立竿見影。
二、吞唾液
唾液其實就是人體內好的健脾胃的藥。中醫學認為,唾液能“潤五官、悅肌膚、固牙齒、強筋骨、通氣血、延壽命”,春秋時期的老子認為,靈丹妙藥雖好,也不如自己的津液重要。古代養生學家陶弘景也說:“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
三、踮足功
就是腳尖著地,腳後跟抬起,能抬多高抬多高。胃的經絡通過腳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間,胃經的原穴也在腳趾的關節部位。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妨經常鍛煉腳趾。你可以踮著腳尖走路,你也可以試試踮著腳尖站個十來分鐘,記住在踮腳尖時要盡可能地把腳踮得高一點,這樣效果才會好。
四、推腹法
人體內的廢水、廢氣、大便都可通過此法來排除,而此三濁正是導致人生病的主要元兇。所以古人常說“大道至簡”,道理想通了,解決問題就容易了。
五、跪膝法
此法可引氣血下行,使氣血流注於胃經。因此對胃的功能改善是大有好處的。
六、拉筋
人的肝、脾、腎經都從大腿經過,所以拉筋對這三條經的拉伸和調理作用是非常有效的。
結語:脾胃虛弱或者是日常想要保護脾胃的話,可以常食用百合粥、粳米粥或者是用香菇和牛肉煮湯食用。若是出現大便糖稀、舌苔泛白或者是經常感覺疲倦的話,就有可能是身體中的脾臟在向你發出警告。日常要注意運動以及飲食等,是預防疾病有效的方法。(參考網站:民福康)
上一篇:口臭怎麼辦 中醫治口臭方法介紹 下一篇:沒有了 標籤閱讀:補脾食療偏方補脾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