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燙傷用什麼藥最好
被火燙傷後不像被開水燙傷那樣,被火燙傷後是會出現傷口發黑的現象,一般是由於表皮的組織細胞壞死導致的,如果被火燙傷後處理得當,是不會導致傷口感染的,也不會留下疤痕的,被火燙傷的藥膏是非常多的,具體用哪種藥膏,是需要根據燙傷的程度來決定的,最好不要盲目使用藥物。
水火燙傷如何處理
萬一發生燙傷,首先不要驚慌,也不要急於脫掉貼身單薄的諸如汗衫、絲襪之類衣服,應迅即用冷水沖洗。等冷卻後才可小心地將貼身衣服脫去,以免撕破燙傷後形成的水泡。冷水沖洗的目的是止痛、減少滲出和腫脹,從而避免或減少水泡形成。沖洗時間約半小時以上,以停止沖洗時不感到疼痛為止。一般水溫約20℃左右即可。切忌用冰水,以免凍傷。如果燙傷在手指,也可用冷水浸浴。面部等不能沖洗或浸浴的部位可用冷敷。冷水處理後把創面拭幹,然後薄薄地塗些藍油烴、綠藥膏等油膏類藥物,再適當包紮1~2天,以防止起水泡。但面部只能暴露,不必包紮。
如有水泡形成可用消毒針筒抽吸或剪個小孔放出水液即可;如水泡已破則用消毒棉球拭幹,以保持乾燥,不能使水液積聚成塊。燙傷後切忌用紫藥水或紅汞塗搽,以免影響觀察傷後創面的變化。大面積或嚴重的燙傷經家庭一般緊急護理後應立即送醫院。
皮膚燙傷要注意創面清潔和乾燥,冷水沖洗後應避免再浸水。約2~3天后創面即可乾燥。此時就不必塗藥。10天左右時間就可脫痂癒合。屆時若不癒合,則應請醫生看看是否因燙傷較深或有感染。燙傷後一般不用抗生素,如創面1~2天后還是紅腫、疼痛加劇,則有感染之嫌,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以免增加不必要的痛苦。
水火燙傷處理的原則是首先除去熱源,迅速離開現場,用各種滅火方法,如水浸、水淋、就地臥倒翻滾、立即將濕衣服脫去或剪破、淋水,將肢體浸泡在冷水中,直到疼痛消失為止。還可用濕毛巾或床單蓋在傷處,再往上噴灑冷水。不要弄破水泡。
水火燙傷可分為一度燙傷(紅斑性,皮膚變紅,並有火辣辣的刺痛感),二度燙傷(水泡性,患處產生水泡),三度燙傷(壞死性,皮膚剝落)。對局部較小面積輕度燙傷,可在家中施治,在清潔創面後,可外塗京萬紅、美寶潤濕燒傷膏等。對大面積燙傷,宜儘早送醫院治療。
燙傷的創面處理最為重要,先剃除傷區及其附近的毛髮,剪除過長的指甲。創面周圍健康皮膚用肥皂水及清水洗淨,再用0.1%新潔爾滅液或75%酒精擦洗消毒。創面用等滲鹽水清洗,去除創面上的異物、污垢等。保護小水泡勿損破,大水泡可用注射空針抽出血泡液,或在低位剪破放出水泡液。已破的水泡或污染較重者,應剪除泡皮,創面用紗布輕輕輾開,上面覆蓋一層液體石蠟紗布或薄層凡士林油紗布,外加多層脫脂紗布及棉墊,用繃帶均勻加壓包紮。燙傷還可採用包紮療法、暴露療法等。
燙傷常易併發感染,故宜加用抗菌素,還可注射破傷風抗毒素。
燒燙傷事故發生後,遵循如下步驟處理,可最大限度地減輕燒燙傷的危害,促進康復。
1.脫離致傷源:一旦發生火焰燒傷,應迅速離開火場,儘快脫去衣服或就地打滾撲滅火焰,或用厚毛毯等物包裹傷者使火焰熄滅;熱液燙傷也應立即脫去被浸濕的衣服,用乾淨涼水沖洗降溫;化學燒傷則要用大量清水長時間沖洗,以減輕燒傷的程度。
2.創面一般不要做特殊處理,更不應塗紅汞之類有顏色的外用藥物。因為這些藥物有些經創面吸收可引起中毒,同時也影響醫生對創面深度的判斷和處理,而對創面深度和面積的正確估計是燒傷治療的關鍵。受傷後的緊急處理,最好是用清潔敷料或乾淨被單覆蓋或包紮,小面積的燒傷可將創面浸入8攝氏度~10攝氏度的冷水中,這樣可降低創面的組織代謝和餘熱對組織的繼續損害,並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3.經簡單處理後馬上送醫院,由專科醫生對創面做正確的估計和進一步的治療,以免感染而使創面加深,也可避免因延誤搶救而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