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黃發苦怎麼回事_螃蟹黃苦是什麼原因
螃蟹是水裡的一種生物,它可以供人們食用。蟹黃更是其中的精華,而且它的營養價值特別高,可以補充人體的氨基酸和飽和脂肪酸。但是有時候蟹黃會發苦,這主要是螃蟹還沒有長成熟,蟹黃就會呈現淡黃色,這時候不能食用,如果吃這種蟹黃會導致食物中毒。下面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蟹黃發苦的原因。
1、螃蟹還未成熟
有苦味的蟹黃與我們常見的金黃金黃的蟹黃不同,蟹黃顏色比較淡,比較稀,結不成塊,這是因為螃蟹還太嫩,時間還沒到,這時的蟹肉也不厚實。
建議:將大閘蟹繼續養一段時間後再食用。
2、螃蟹烹調準備不足
螃蟹烹調準備不足也會導致蟹黃苦。大閘蟹烹調前準備工作要充分。除陽澄湖大閘蟹外,螃蟹買回來下鍋之前,一定要在乾淨的水裡養兩天。兩天后,蟹基本就“養淨”了。養淨的蟹,肚子裡的髒東西都排光了,蟹黃自然不會苦了。
3、螃蟹已經生病
生病的螃蟹,蟹黃就是苦澀的,而且膏肓不會結實。這樣的螃蟹很容易死,有的個頭很大,卻分量不足。生病的大閘蟹蟹殼上有些灰褐色的斑點,或者說是花紋,那就是俗語中的“球毛蟲病”——一種螃蟹的常見病,在購買時要注意鑒別。
4、嫩螃蟹蟹黃苦可以吃
苦的蟹黃表現為顏色、比較稀、蟹黃不結塊,而且蟹黃的量不多,主要是螃蟹太嫩,還沒有發育完全造成的。這種蟹黃是可以吃的,但苦味的口感不佳。
蟹黃比較飽滿,但是顏色比正常蟹黃略淡,因為蟹黃的組成由卵細胞、螃蟹消化組織、性腺組織,所以也有可能是螃蟹沒有“養淨”導致的苦味,蟹黃中有髒東西殘留,這種蟹黃是不宜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