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牙齒不好是腎的原因嗎

很多人都存在著牙齒不好的問題。牙齒問題大多是因為飲食習慣不良或者是沒有注意到口腔衛生而導致的。當然,有一部分人出現牙齒不好的情況,也跟腎有著極大的關係,牙齒不健康,也是腎氣不足的重要表現,所以為了改善牙齒的狀況,需要先補腎氣。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好護齒與護腎的工作。

一、為什麼牙齒問題會與腎有關係?

《黃帝內經》認為“齒為骨之餘”,通俗點說,就是多餘的骨頭長成了牙齒。所以,牙齒就是骨頭。那麼,腎的精氣是否充足,就關係到牙齒的健康了。腎氣旺盛,腎精充足,才能源源不斷化生骨髓,為骨骼和牙齒提供充足的營養,人體的骨骼才會強健,牙齒才會健康。

我們可以利用腎氣與牙齒之間這種密切的關係,觀察牙齒的健康,來判斷腎氣是否充足。牙齒不健康,就是腎氣不足的外在表現。

如果牙齒鬆動、稀疏、焦黃而沒有光澤,同時伴有腰酸、頭暈、耳鳴、脫髮、舌體瘦薄,舌質紅、舌苔少或無苔,脈細數等症狀,一般屬於腎陰虛,我們可以通過滋陰補腎來健齒。如果牙齒鬆動、稀疏、焦黃而無光澤的同時,伴有咀嚼無力、少氣懶言、舌質淡、舌苔白、脈沉弱無力,則考慮屬於腎氣虛,可用補腎益氣方法來固齒。

二、平時如何護齒?

1、護齒的工作勝在細節,最好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

2、注意口腔衛生,養成“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良好習慣。

3、脾氣急躁,容易動怒會催化牙痛,故宜心胸豁達,情緒寧靜。

4、勿吃過硬食物,少吃過酸、過冷、過熱食物。

5、忌酒及熱性動火食品。

6、保持大便通暢,勿使糞毒上攻。

7、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以使五臟六腑運作無礙。

三、可以補腎的食物

枸杞子:性平,味甘,具有補腎養肝、益精明目、壯筋骨,久服還可益壽延年。尤其是中年女性腎虛之人,食之最宜。吃枸杞子要適量,一般來說,一天吃一把就夠了,像吃葡萄乾那樣嚼著吃就行,煲湯燉水喝也是效果適宜。還可以用枸杞子30克,泡茶、煲湯、煮粥,或直接嚼碎後用溫開水送服。

山藥:性平,味甘,為中醫“上品”之藥,除了具有補肺、健脾作用外,還能益腎填精。凡腎虛之人,宜常食之。吃山藥,煎炒烹燉可以依照個人口味來操作,每天吃50~200克即可。除了補腎外,山藥對肺和脾的作用也很明顯。此外,還可以多吃黑芝麻、核桃、板栗,可以起到增補腎精的作用,也可用骨頭煲湯、燉腔骨、煲豬蹄湯等。

烏豆:其味甘,性平,無毒。有解表清熱、養血平肝、補腎壯陰、補虛黑髮之功效。這裡介紹一個食療方:取烏豆50克,桂圓肉15克,紅棗50克,將烏豆、紅棗洗淨,烏豆紅棗桂圓肉一起放入砂鍋中,再加三碗清水,文火煎制,待清水熬至三分之二時,去掉湯麵浮渣即可飲用,補腎養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