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手多嗦是怎麼回事

手哆嗦是不少患者都存在著的一種問題。如果不是因為心理緊張而導致的手抖的話,那麼,就一定要考慮是不是因為一些疾病所導致的了,比如說原發性顫抖症、帕金森氏症、甲狀腺機能亢進、血糖過低、動作型顫抖,有些時候,藥物作用或者是酒精中毒,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手哆嗦。

一、原發性顫抖症

姿勢型手抖的病症中,除了一時的緊張之外,最多為「原發性顫抖症」,可能和遺傳和體質有關。可以藉由以下方法來減緩改善:

面離巨大壓力的時候,不要強忍,使用腹式呼吸法,深呼吸、放輕鬆。

減少咖啡因、酒精等刺激物的攝取

服用藥劑、接受外科治療

避免從事精細工作,顫抖症會影響工作表現、增加壓力而使症狀更加惡化。

二、帕金森氏症的手抖

如果手抖是發生在沒有做任何動作時,反而抖得更嚴重的「靜止型手抖」,再加上最近常常跌倒、肢體僵硬、重心平衡不穩時,則非常有可能是中樞神經系統退化,影響到運動神經系統的帕金森氏症。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戴春暉在接受財團法人全民健康基金會訪問時表示,目前臺灣大約有5萬名巴金森氏症患者,年齡大約在50~60歲間。及早發現此病、給予藥物治療,並配合複健、運動,可儘量控制病情,延緩惡化程度。

三、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手抖

例如明明不覺得熱,卻流了一堆汗;莫名覺得緊張、心跳加速,再加上手小幅度的顫抖,則這非常有可能是甲狀腺機能亢進,尤其好發於女性身上,可以藉由就醫、藥物治療等來控制。

四、血糖過低的手抖

特別是患有糖尿病的人,在碳水化合物攝取不足、空腹運動、喝酒、洗澡後等容易血糖過低之時,容易引發手抖或身體顫抖。如出現這種情形,請儘快吃下葡萄糖含量高的食物,症狀緩和後再好好的進食吧!

五、動作型顫抖

如果接近物體、拿東西就會手抖,這種只有在動作時才會發生的顫抖「動作型顫抖」,一直沒有改善,且混合姿勢型顫抖的症狀一直沒有改善,則非常有可能是腦梗塞、小腦萎縮症或是多發性硬化症,東京醫牙科大學難治疾病研究所的岡本良平教授呼籲,應儘早至醫院進行核磁共振檢查或電腦斷層腦部,才能在重症之前,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六、藥物因素

某些鎮定劑、安眠藥,或腸胃科、心血管等內科用藥,會產生顫抖的副作用,可以參考藥袋上的用藥說明。如果是藥物引起的顫抖症,只要停止使用藥物即可。

七、酒精中毒

過度的酒精使用也會引起顫抖症。對一般人而言,喝酒喝太多會容易手抖。不過對於原發性顫抖症的病人而言,小酌(輕度使用酒精)會壓抑小腦功能,對降低抖動反而有幫助,不過若飲酒過度,酒精會反倒會造成小腦功能混亂,最終還是會引起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