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仰睡後腦勺太凸
大家都知道,剛出生的小寶寶,因為骨骼還沒有發育完全,是比較柔軟的。所以很多的媽媽在寶寶睡覺的時候,會讓寶寶保持一個健康的姿勢,防止壓倒腦袋。但是有些寶寶睡覺的時候,會不仰睡,從而導致後腦勺太凸。其實這樣是很容易出現安全隱患的,建議媽媽們還是要注意和改善寶寶的睡姿。
「睡頭型」是指新生兒出世後的1至2個月內,通過變換睡姿等辦法使新生兒有一個較好的頭型,「睡頭」這一習俗廣泛流傳於民間。嬰兒面部的神經、肌肉均處於發育早期,假如睡覺的姿態不得當,會構成局部壓迫、血流不暢等,進而引發各種組織,尤其是神經發育不良。這種損傷會構成面部偏斜、斜視等缺陷。
有些地方有給新生兒「睡頭」、「睡平頭」的習俗,就是用字典、厚書、硬枕頭等改變嬰兒顱骨的形狀。雖然這種習俗或許通常情況下還不至於讓嬰兒發生嚴重的頭顱變形(嚴重的畸形會致使嬰幼兒腦容量不足,危害智力正常發育),但很簡單把孩子的頭型睡扁平了,反倒十分影響漂亮。而且,現代的父母,很難再認同扁平的頭型,反而更喜歡圓圓的後腦勺。
嬰兒睡姿為什麼不宜固定
一些年輕的父母老是讓新生兒睡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上,有的甚至睡一個固定的姿式,這樣簡單構成扁平頭。嬰兒的骨骼發育不完全,骨質嫩軟,在受到外力時簡單變形。假如新生兒長時間臉朝一個方向睡,頭部的重量會對接觸床面的部分頭骨發生一種壓力,致使那部分頭骨漸漸下陷,最後構成扁平頭。避免這種後果的辦法很簡單,只要讓嬰兒常常變換睡姿就行了。即每隔一二天,讓孩子由左側臥改為右側臥,然後再改為左側仰或側臥。
在護理嬰兒時,應該儘量避免長時刻堅持同一個睡姿,最佳是能確保仰臥、側臥交替進行,這樣才能為寶寶今後留下一張五官端正的臉。寶寶的頭形好看固然重要,但是其優質睡覺更值得重視。母親一定要確保在寶寶可以舒適安穩睡覺的前提下,進行頭形的調整。
很多地區家裡老人堅持要新生兒睡各種枕頭,把腦袋睡平、把腦袋固定睡覺等。結果,因為堅持,導致新生兒頭型睡偏的比比皆是。
人體脊柱有四個彎曲——頸、胸、腰和骶尾。這四個彎曲會隨著嬰幼兒生長逐步構成。只有當頸曲構成後才需枕枕頭。當孩子會獨立坐立時,頸曲才會構成。所以,建議會獨立坐時才需枕枕頭。不論是不是枕枕頭,睡覺姿態{平臥、左右側位、俯臥(3個月內不可以)}最佳常常變化,以免因睡覺姿態導致頭型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