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訓練寶寶大便
寶寶從出生到逐漸慢慢長大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寶寶開始向大人們學習一些事情,很多寶寶看到大人的行為就會刻意去模仿。寶寶不能控制自己的脊椎神經,所以最開始寶寶的大便小便都是不受控制的。寶寶大便應該由家長來訓練,這樣才能讓寶寶知道大便的時候應該怎樣做。下面教大家如何訓練寶寶大便。
對剛出生的嬰兒來說,排便通常是一種下意識的條件反射,只要膀胱充盈了、有便意了,自然就會排出。當寶寶能聽懂你說的話,自己會走路,這時的寶寶大腦神經系統已經發育成熟,對充盈的膀胱、直腸也開始有感覺,有便意也能夠控制。
如果寶寶兩次尿尿的時間間隔達到2-3小時,他自己可以分辨尿布有沒有濕,或者主動想去上廁所的時候,就可以對寶寶進行如廁訓練了。一般寶寶在18-24個月大的時候就會有這些反應。在西方,適合訓練上廁所的寶寶年齡範圍在12個月到三周歲左右,如果你的寶寶2歲半或者三歲還需要尿布,這也是正常的,媽媽們不用太著急。
另外,細心的媽媽可以發現,寶寶有時會在做事情時突然停下來,或面部表情發生瞬息的變化,嘿嘿,很有可能是要便便了哦!如果寶寶對自己的便便有了先兆的感覺,就容易多了,這不僅需要父母適時的鼓勵,而且還需要一個過程。
▲訓練大小便,首先要讓寶寶對便盆有印象。最開始的時候,讓寶寶覺得這是一件新奇的玩具,讓寶寶穿著衣服去坐坐,覺得便盆像板凳一樣,對它產生好感。如果寶寶不願坐著玩了,就馬上讓他(她)起來,不要讓寶寶覺得坐便盆像在坐牢。如果這一周還坐得勉勉強強,那就再試一周。
▲當寶寶對便盆有興趣後,就可以讓他(她)知道便盆與大小便的關係。可以讓寶寶認識的大寶寶做範例,也可以告訴他(她),父母是怎樣大小便的,對他(她)要耐心解釋。
▲當寶寶接受了大小便與便盆之間的聯繫後,讓寶寶嘗試如廁。父母可以找個寶寶最有可能大小便的時候,把他(她)領到便盆前,建議他(她)坐上去試一試。寶寶不願意坐便盆不要強迫,坐3-5分鐘就應當結束,即使沒排出來,也不要斥責寶寶。
▲訓練寶寶大小便,要在他(她)自願的前提下進行,這樣才能順利地完成訓練,不至於以後產生大小便失禁的現象。每天試一試,如果連續兩周寶寶一點兒沒拉到便盆內,就應當將這事放一段時間,過幾周以後再試,寶寶若開始流露出主動的意思,每天再試兩三次。
如廁訓練要慢慢來,根據寶寶的接受程度、進步速度和表現出來的興趣偏好逐步訓練。
1. 隨寶寶的心情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脾氣和性格,訓練時先要判斷,他的心情好不好,什麼時候最合作。
2. 避開身體不適或環境變化時
千萬不要在寶寶生病或者不舒服的時候訓練,最好也不要在寶寶的生活有“重大改變”的時候訓練(例如搬家,換保姆,剛上托兒所等)。
3. 不強迫寶寶
沒有尿意自然不會去上廁所的,要讓他自己掌握尿尿的時間。千萬不要給寶寶太多壓力,否則會讓他因為害怕而憋住大小便。
4. 及時稱讚
“寶寶知道自己尿尿了,真棒!”爸爸媽媽除了耐心,更要及時稱讚,增強寶寶自信心。
5. 穿訓練褲
寶寶有了紙尿褲,就會有“尿就尿,無所謂,尿了再換”的想法,訓練起來就會很困難。白天的時候,可以給寶寶穿一種訓練褲,這種訓練褲尿了會有微濕感,提醒寶寶尿濕了,需要更換內褲,逐漸培養起寶寶上廁所的意識;而且它有透氣性好的防水層,不會弄髒外褲,為媽媽省了不少力氣。
Tips:如果不用訓練褲,普通的內褲也可以,但有個缺點,就是尿濕後會讓寶寶覺得很不舒服,媽媽要多為寶寶換幾次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