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一歲半寶寶不願意走路怎麼辦?

寶寶在出生後身體的發育以及健康是很多父母都所關心的事情,而一歲寶寶不願意走路也是屬於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一般情況下寶寶一歲是學習走路和接觸新鮮事物的期間,如果寶寶不願意走路父母需要及時的觀察,一般情況下孩子飲食營養達不到或者是身體神經肌肉出現問題都會容易導致這種情況。

一歲半寶寶不願意走路怎麼辦?

運動發育遲緩指的是有些小兒因患某些神經、肌肉疾病,或不良帶養護理行為,出生後造成身體運動發育比正常同齡兒落後。儘管引起的原因有不同,兒童運動發育遲緩主要的特徵是運動方面的明顯損害,表現為明顯的運動遲緩,如行走、爬行、獨坐方面的落後,採用標準化運動技能測驗評定發現其技能低於其年齡期望值2個標準差以上。

引起小兒運動發育遲緩的原因有5個方面:由圍生期腦損傷引起,如早產、低出生體重、新生兒窒息、缺血缺氧性腦病等。周圍神經損傷或肌肉系統病變引起。由先天缺陷所引起,包括肢體畸形、殘缺或癱瘓。遺傳性代謝缺陷病。染色體病:如脆性X染色體綜合征。對於運動發育遲緩的兒童治療的關鍵在於早期正確診斷和早期治療。如果家長對小兒的發育過程缺乏瞭解就不能及早發現,而錯過關鍵的治療時間,可能延誤疾病的治療,而3歲以後的治療效果很差。

現階段,專業醫療機構對小兒運動發育落後的康復治療常採用的方法包括5個方面:康復治療,包括:運動療法、多感官訓練與感覺統合治療、作業治療、低頻電療法、經顱磁治療、腦超聲掃描治療、水療等。藥物治療,包括腦營養藥、腦功能促進藥、神經系統用藥等。傳統醫學治療,包括經絡導平治療、針灸、推拿按摩等。住院觀察與護理。家庭康復訓練等。有些運動發育遲緩的康復治療是個長期、艱苦的過程,家長的積極配合非常重要。

一歲半寶寶飲食營養

1、食品要富有營養和易於消化,不要讓小兒吃過於香甜、酸辣的食物,因為它容易造成胃口減退和消化不良。食物應該做得軟些,可由原來的“末、羹、泥”改為“丁、塊、絲”。不要吃不該吃的食物,如帶刺激性的食物,整粒的乾果(如花生米、瓜子、核桃、幹豆等)。

2、1歲—1歲半的寶寶正處於智力發育時期,讓寶寶經常吃些深海魚(如馬哈魚、三文魚、鮭魚等),自然就不會缺少益智因數。

3、1歲以後雞蛋仍不能代替主食,有些父母為了自己的寶寶身體長得更健壯些,幾乎每餐都給寶寶吃雞蛋,這很不科學。過多攝入雞蛋,會增加寶寶胃腸道的負擔,重者還會引起寶寶消化不良性腹瀉。

寶寶1歲6個月發育指標詳解

牙齒:大多數寶寶長出12顆乳牙。

動作:能夠自如地向前走,甚至跑上幾步。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喜歡把東西集中在一起,常常是一次拿很多東西。

聽覺:和父母對話或周圍小朋友對話時,寶寶會抬起頭,兩眼盯著說話人的嘴,興致勃勃地聆聽。

語言:基本上能掌握50—100個詞,50%的寶寶能夠掌握60—80個口語詞彙。能靈活使用雙字句,開始使用三字句。

社會適應:寶寶開始使用語言和周圍人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