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幼兒期是指

一個孩子在幼兒期的生長發育是非常重要的,許多的智力、興趣培養方法也都是針對孩子在幼兒時期的成長過程來設定的。抓住這個黃金時期培養孩子的身體素質也是十分關鍵的,這可以幫助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長。但是很多家長都很疑惑,不知道幼兒期到底具體是指什麼時候,希望以下的介紹對大家有所幫助。

1.定義

幼兒期,不同的劃分標準,劃分的年齡段略有偏差。臨床醫學領域根據生理學的特徵,一般將1~3歲定義為幼兒期[1],也有觀點將3~7歲劃分為幼兒期。[2]

上述兩種分法的特徵描述基本一致。即:此期小兒生長速度減慢,智慧發育加速,活動範圍增大,接觸社會事物增多。語言、思維和社交能力有明顯發展。由於缺乏對危險事物的識別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易發生意外傷害和中毒,此期保健重點在於培養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保證營養和輔食添加,預防傳染病和意外事故。

2.身體發育狀況

在幼兒期,個體的生理不斷地發展變化,身高、體重在增長,身體各部分的比例逐漸接近于成人,肌肉、骨骼越來越結實有力;更主要的是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皮層的結構和功能不斷成熟和發展。幼兒大腦重量在繼續增加,3歲時為1011克,到6、7歲時能達到1280克。這時皮層細胞的纖維繼續增長,分枝增多,並不斷地髓鞘化;皮層細胞之間的聯繫增多,分析綜合活動日益完善,皮層各葉相繼成熟,皮層抑制功能迅速發展。這些,為幼兒的心理發展提供了條件。 幼兒頭顱的發育與其它部位相比,處於領先地位。1~3歲內頭圍全年增長2釐米;以後直到15歲,僅增4~5釐米,達到成人的頭圍。出生時新生兒的胸圍比頭圍小1~2釐米;1歲左右小兒的胸圍趕上頭圍;1歲後只12歲胸圍超過頭圍。牙齒的發育可以反映骨骼的發育情況。1歲時嬰兒應出6~8顆乳牙;2歲半時20顆乳牙應全部出齊。顱囟的變化反映了顱骨發育情況。一般1歲半的幼兒顱囟都應閉合。

體格生長速度減慢仍穩定增長:體重穩定在每年增長2kg左右,身高穩定在每年5~7cm左右。比嬰兒時期旺盛的食欲相對略為下降。從會走、會跳、會跑開始,接觸外界環境相對增多。3.神經心裡發展迅速:

語言、記憶及思維想像力、精細運動等發展增快,對外界環境產生好奇心,好模仿,趨向智慧發展過渡。隨著年齡的增長與周圍交往增多,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與情感多樣化,易產生同情感、榮譽感、信任感,正確引導下,可逐步區別好與壞,喜歡與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