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情緒自控力

人的情緒是相當難控制的,特別是在衝動的情況下,整個人都不能受控制,容易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當然,我們的負面情緒有很多,如果缺乏情緒自控力,這些不好的情緒就會對我們的各種抉擇和判斷造成很大的影響。不過,情緒自控力是可以培養獲得很大程度加強的,這也是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候必須要重視的地方。

孩子腦發展,若左右腦發育不平衡,以及孩子前額頁的發育不平衡會導致孩子情緒體驗比較強,情緒體驗比較大就造成了孩子情緒的多變性。

另一方面從心裡上說,在這個時期孩子是處於情緒自主的時期,在情緒上孩子要逐漸的脫離對父母的依賴,也脫離父母的一個控制,從而形成自己的情緒體驗。這個時候孩子開心還不開心,都有明顯的自我特點,用自己的經歷和想法來主導自己的情緒,他們認為自己長大了,不願意像小時候那樣順從父母,他們有自己的見解和思考,在情緒上也是如此的追求,情緒自主,其實,男孩和女孩子在情緒起伏上的表現還是有些不同的。

十二到十八歲是孩子情緒發展關鍵的一個過渡期,在此之前,孩子只有簡單的情感,沒有複雜情緒的體驗,而到成年期:情緒體驗是又豐富又相對穩定的。我們見過一些大人情緒容易激動,這些大人就是在青春期的過渡期沒有過渡好,造成了即使在成人世界裡也不能情緒自控。

孩子在情緒上從簡單到豐富這樣一個過渡階段就會導致他的情緒非常不穩定,所以,這個時候孩子情緒波動很大,情緒反應很激烈都是正常的。男孩子和女孩子在情緒的表達上是有很大不同的,和女孩相比,男孩的情緒強度會更大、更容易受到激發產生強烈的情緒,更容易暴躁。女孩的情緒體驗,則相對細膩和豐富。

女孩子表現更多的是:比如說別人的一句話,我就傷心了,一個人躲起來偷偷哭泣了,女孩十一歲到十三歲是情緒波動最大的;男孩兒,是在十三到十五歲的時候情緒波動比較大。所以我們會看到,一個班級裡往往是有一個平衡階段的。若一個班級的男孩兒女孩兒同時處於情緒發展的波動期。班級的管理相對來說會難很多,恰巧男孩女孩在這個時期有相互的認同感,在自我同一性上取得異性的認同,孩子自我評價會比較高。

其實孩子情緒在這一時期往往是制約我們家庭是否和睦,家庭關係或者家庭氛圍,是否良好的一個決定性因素。但是情緒可以說是從我們一出生一直伴隨我們一生的,只有在十二到十八歲的時候,孩子興趣是相對比較強烈、比較激動,比較容易起伏的,所以我們父母在這個時期要更多地去關注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我們家長就要去避其鋒芒。然後用家長的寬容和接納去理解孩子的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孩子,去幫他疏通自己的情緒,無論孩子情緒是積極還是消極的,無論你是認同他還是你不認同的,我們都要去試著接納。當家長不接納孩子情緒的時候,孩子就會認為自己不應該有情緒,尤其是不好的情緒,自己的憤怒和難過,鬱悶可能都是不對的。

長期以往當孩子有不良情緒的時候,他就會壓抑或者是否定自己來逃避這種情況,因為父母是不認可的,所以,嚴重的話,孩子長大以後會有述情障礙,也就是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而影響到社交及生活。

在我們這一代人裡面述情障礙非常多見,特別對於那些男性,我們會說這個男性就是個榆木腦袋,從來不會說情話,什麼也都不會反應等等,往往是根據一代人的生長環境相關的,因為這一代人的社會大環境情緒就是被壓抑的。所以每代人因為社會的一個大環境影響,每一代人身上的特質也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