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喉喘鳴的症狀
我們都知道新生兒在剛剛出生的時候氣管還沒有發育成熟,身體內的免疫力也沒有特別高,因為剛剛分娩,它們會努力地適應外界的環境,他們會隨著成長,而完全自己的身體,新生兒侯端明症狀是新生兒臨床比較常見的一種病證,那麼新生兒喉端鳴都有哪些臨床表現呢?
1、嬰兒出生後在吸氣的時候會出現喉鳴聲;
2、吸氣時伴隨著胸骨上窩、兩側鎖骨上窩以及下部肋間隙凹陷;
3、寶寶在哭鬧或活動的時候喉部的鳴音會加重;
4、也有極少部分寶寶會出現呼吸窘迫、餵養困難等。
新生兒喉喘鳴怎麼辦
大部分新生兒喉喘鳴都是無需特殊處理的。通常寶寶長大至2~3歲時,喉軟骨會逐漸發育,喉頭間隙也會隨之增寬,通常6個月左右會有所好轉,大多數寶寶在2歲左右這種聲音就會消失,症狀多可自行緩解。
因此,對於患新生兒喉喘鳴的寶寶,平時應注意預防感冒,儘量防止呼吸道感染的發生,增加營養。期間也要讓寶寶增加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出生2周後開始補充維生素D(即魚肝油)400單位/日直到2歲,以促進鈣的吸收與合成。
但如果寶寶長期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態,伴有餵養困難,或反復呼吸道感染,呼吸窘迫、氣促、嗆咳返流等情況,需及時到醫院就診。偶有嚴重喉梗阻的寶寶,需及時行氣管切開術緩解。
新生兒喉嚨異常聲響不止喉喘鳴
除了喉喘鳴,寶寶在患病時喉嚨還會發出類似於喉鳴音的異常聲響,家長應注意觀察有沒有其他症狀表現。
1.毛細支氣管炎
喘息症狀和哮喘相似。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引起,多見於6個月內嬰兒。
2.哮喘性支氣管炎
多發於1~4歲嬰幼兒;伴有發熱,炎症好轉後,喘息隨之消失;沒有明顯呼吸困難,起病較緩慢,病程可持續1周。
3.吸入異物
3歲以下寶寶最常見,進食過程突然出現嗆咳、喘息、發紺,甚至窒息。如果異物在氣管內可以活動,用力咳嗽時氣流沖出氣管的同時衝擊到異物會發出“papa”聲。
4.環狀血管壓迫
氣管和食管周圍有畸形血管環繞氣管,造成壓迫。新生兒起出現呼吸困難和喘息,俯臥姿勢餵奶時最明顯。
5.咽後膿腫
多見於2歲以下寶寶,膿腫位置較低時壓迫氣管引起咳嗽,喉部出現痰鳴,類似喉喘鳴。
6.白喉
因為接種疫苗,白喉很少發生。發病溫和,咳嗽喘息、呼吸困難伴有低熱,咳嗽比喘息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