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癬怎麼治療
身體的癬類疾病可以分為很多種,關節癬也算是一種,關節癬屬於一種皮膚病,是由於皮膚表面受到病毒感染導致的,因此,患有癬類疾病的患者,一定要注意皮膚的清潔和所在環境的衛生。避免與人接觸並經常換洗衣服,這樣就能避免皮膚病更加嚴重。下面來看看關節癬怎麼治療。
治療體癬治療應以局部治療為主。皮疹廣泛嚴重者,可考慮全身治療。
全身治療,用於廣泛而又嚴重的體癬患者。灰黃黴0.2g,一天3次,療程為3-4周;或酮康唑200mg,一天1-2次;或伊康唑100mg一天,連用15天。
局部治療
1.複方水楊酸酊(水楊酸3-6g、苯甲酸6-12g,乙醇加至100ml),局部外用。 複方土槿皮酊(10%土槿皮酊40ml、水楊酸6g、苯甲醇12g、乙醇加至100ml),局部塗擦。 3.20%羊蹄根醋浸液,局部外用。 5.複方雷鎖辛擦劑(飽和鹼性複紅酒精液10ml、15%碳酸水溶液100ml、硼酸1g,丙酮5ml、雷鎖辛10g),局部外用,常用於皮膚柔嫩部位。 6.1%益康唑霜,見效快,治癒率高,價格適中,系目前較理想抗真菌外用藥物之一。 7.1%複方酮康唑霜,局部外用。 8、1%吡硫黴淨酊或霜局部外用,治癒率達87.4%-97.7%。 9.1%霜外用。 10、1%比佛拉唑霜局部塗擦。有人報導治療32例體、股癬,連續治療2周,真菌直接鏡檢全部陰性。
體癬有什麼特點:
體癬是由真菌引起的,凡致病性真菌寄生在人體的光滑皮膚上所引起的淺表損害統稱為體癬。有經驗的醫生常常不用做真菌檢查,即可診斷癬病,這是因為癬病的發生和皮損表現具備以下幾方面共同點: (1)發病特點 體癬常常由自身接種傳染而引起,也就是說先發生手癬、腳癬、股癬、甲癬或頭癬,然後由這些癬病再傳染到皮膚上來,單獨的體癬較少見。當然,如果與癬病患者密切接觸或共用毛巾、衣褲等也可以被傳染。
另外,癬病的發生與機體抵抗力強弱有關。當患有糖尿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以及長期大量應用激素、免疫抑制劑等都會使機體免疫力下降,這時即使真菌數量很少也能引起體癬。
(2)皮損特點 體癬初起表現為局部皮膚發生紅斑、丘疹或水皰等損害。水皰乾涸後出現脫屑,並逐漸向四周擴大,同時皮損中央部分有自愈傾向而使皮損呈環狀或多環狀,邊緣隆起,界線清楚,形如銅錢,故俗稱錢癬或圓癬。日久皮膚上有脫屑和色素沉著,皮損周邊部位炎症明顯,常有活動性紅斑、丘疹及水皰。
(3)季節特點 溫暖潮濕的環境有利於真菌的生長和繁殖,所以體癬在夏季會明顯加重,皮損邊緣活躍,起丘疹、水皰及脫屑,並伴有明顯的瘙癢,到了冬天,皮損自然減輕甚至消失,如果不治療,到天氣轉熱時又會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