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冒汗是什麼原因?
不管每個人都會出汗,比如運動的時候出汗,吃飯的時候出汗等等,在炎熱的天氣裡,即便沒有運動的時候身體也會冒汗,這都是正常的現象,但是排除這些外界因素,有的人會莫名其妙的冒虛汗,這種感覺非常不舒服,這時候人也會很虛弱,這要考慮下列這些病因了。
老是冒汗是什麼原因?
引起多汗症的病因有很多,可因發熱性疾病、代謝性疾病以及精神因素等多原因導致。一般來說,人體出汗很正常,但如果稍微動一下就一身汗,或在溫度較低的環境中依然常常流汗,吃頓飯、做點事就滿頭大汗,稍一緊張也汗流浹背,就得當心多汗症,並警惕以下幾種疾病:
1、低血糖症
引起低血糖症的原因很多,發作時以交感神經興奮過度為主要表現。此時因血糖突然下降,刺激交感神經興奮,人體釋放出大量的腎上腺素,這樣一來,就可能出現病人面色蒼白、出冷汗、手足震顫等症狀。
2、甲狀腺機能亢進症
怕熱、多汗是這一疾病的主要特徵之一。同時,它還伴有精神緊張、性格改變、難以入睡、多猜疑等症狀。
3、糖尿病
糖尿病由於合併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常有出汗異常現象。若同時有糖尿病的典型症狀,即多食、多飲、多尿和體重減輕,建議做血糖、尿糖等檢查。
4、嗜鉻細胞瘤
嗜鉻細胞常見的症狀就是淋漓多汗,且出汗具有陣發性,發作時,面部潮紅或發白,有時也會持續出汗。此外,常常還伴有心慌、手顫、四肢發涼等。此病發作時常伴有明顯的血壓升高、頭痛等症狀。
汗,幾乎與終身相伴。高溫下體育運動和勞動,一日最多出汗量可達6—10升。所以,汗對人體至關重要,絕非“廢物”。汗是“散熱器”。如果體內熱量散發不出去,體溫就會上升,而大汗一出,高燒立退。汗還是“水鹽調節器”。它除含99%的水分外,還有少量的鹽分。因此汗有協助腎臟排泄廢物調節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的作用。汗還是“護膚品”。一點不出汗,皮膚就會乾燥,因為汗液分解產生的弱酸性,有一定抑菌作用。
不過,汗出得太多,也預示著身體可能出了問題。有人說,不熱不動也出汗。由於天氣、環境原因引起的出汗屬於靜汗,而異常的靜汗需要引起注意,比如自汗、盜汗等。不熱、不運動就出汗,且容易疲勞、感冒、心慌,特別怕風怕冷,這叫自汗,是氣虛的表現,飲食上可選擇山藥、豆漿、牛羊肉等。夜晚一睡著就出汗叫盜汗,是陰虛。這類人可多吃百合、雪梨等滋陰之品,少吃羊肉、洋蔥、蔥、薑、蒜等熱性食物,也可用沙參、麥冬、五味子或西洋參等泡水飲用。
另外,根據出汗部位的不同,也能辨識疾病。額頭面部出汗過多,是積食的表現,減少食量、吃清淡飲食能緩解。手足心多汗,伴有口咽乾燥等,多屬於陰虛有熱;若伴隨腹部脹滿疼痛,多屬腸道內有積糞的熱證,要通便。心窩、胸口多汗,多見於一些腦力工作者,常伴食欲不振、睡眠差,可通過如慢跑、太極拳等緩解。而且,汗的一些表像如氣味和顏色也有大講究。汗味如果發腥,和熱證或濕熱證有關,一般屬肝熱。可用清淡飲食,或用中藥菊花等泡水喝。有些人的汗液呈藍色、青色、青綠色、紅色或黃色等,叫做色汗。注射美藍的人可出現藍色汗液,青綠色。汗的人要考慮鋼中毒,紅色汗的人可能服了碘化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