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疼了三天什麼情況
在生活中急性胃腸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很多人都患上過該病的,當患上急性胃腸炎的時候患者會出現嘔吐、腹瀉和肚子痛的現象,有一些患者還會出現發燒和出虛汗的情況。引起胃腸炎的原因比較多,主要是是細菌感染導致的,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和飲食衛生,做好對進行胃腸炎的預防。
急性腸胃炎的早期症狀
1、全身症狀:
呈慢性消耗症狀,面色不華精神不振,少氣懶言,四肢乏力,喜溫怕冷。如在急性炎症期,除發熱外,可見失水、酸中毒或休克出血表現。
常呈現間斷性腹部隱痛、腹脹、腹痛、腹瀉為本病主要表現。遇冷、進油膩之物或遇情緒波動、或勞累後尤著。大便次數增加,日行幾次或數十餘次,肛門下墜,大便不爽。慢性腸炎急性發作時,可見高熱、腹部絞痛、噁心嘔吐、大便急迫如水或粘凍血便。
3、體征方面:
長期腹部不適或少腹部隱隱作痛,查體可見腹部、臍周或少腹部為主,有輕度壓痛、腸鳴音亢進、脫肛。
飲食有規律
很多人在飲食上不能控制自己,遇到好吃的就猛吃一頓,不合口味的就餓一頓,這樣就易造成胃的蠕動功能紊亂,進而使胃壁內的神經叢功能亢進,促進胃液的分泌,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胃炎或胃潰瘍。因此,飲食應該定時定量,千萬不要暴飲暴食。
注意飲食衛生
吃飯時一定要細嚼慢嚥,使食物在口腔內得到充分的磨切、並與唾液混合,這樣可以減輕胃的負擔,使食物更易於消化。此外,應儘量少吃刺激性食品,更不能飲酒和吸煙。
保持精神愉快
胃是否健康與精神因素有很大關係。過度的精神刺激,如長期緊張、恐懼、悲傷、憂鬱等都會引起大腦皮層的功能失調,促進迷走神經功能紊亂,導致胃壁血管痙攣性收縮,進而誘發胃炎、胃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