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強迫性思維?
你肯定見過這種人,出門前一定要反復查看自己有沒有把家裡的門鎖上,用手機的時候一定要確保自己的手機電池保持在80%以上,一旦不夠就恨不得立馬充電,等等這些事件,我們會說這些是強迫症的表現,或者說強迫性思維。那麼我們該如何克服這些不必要的強迫性思維呢?
強迫性思維(obsessional thinking):又稱強迫觀念(obsessive idea),是指患者腦海中反復多次出現某一觀念或概念,伴有主觀的被強迫感覺和痛苦感。患者完全能夠意識到這一思想是不必要的,或者是荒謬的,並力圖把這些想法從腦海中驅趕出去,但對這種思想並不能自由地加以干涉或控制,因此常有“控制不住”的體驗,同時伴有煩躁焦慮的情緒,存在自我強迫和反強迫。
消除緊張改善心理 強迫性思維的出現或加重多發生於有精神緊張因素存在或有心理壓力,心理矛盾的狀態。強迫性思維難以擺脫又加重心理矛盾,導致惡性循環,易出現焦慮情緒或心理上的痛苦。所以在人感受到心理壓力加重的時候應特別注意心理衛生,尤其是原來就患有強迫症的人更要加強預防意識,這不僅是個人要注意的問題,家庭和社會,親人和老師、同事也應予以重視,尤其對那些心理支持,指導和幫助他們作好心理調適,能阻遏或減輕強迫性症狀的出現。
淡化恐懼 對自己的強迫性思維的症狀適當談化,順其自然,不必介意。或忽視它,或淡化它的存在,不要因為強迫性思維的存在而帶來心理矛盾,造成焦慮情緒,不要把強迫性思維的存在看成是多麼嚴重的問題。不要怕它,強迫症是只紙老虎,你怕,它就會兇相畢露,你越怕它就越像只真老虎,你不怕它,它也就是一張紙而已,不怕談化它就很自然地切斷它造成的惡性循環。忽視它,它就失去市場,它就失去興風作浪的本領。
轉移注意 轉移對強迫症的注意,實際上也是一種談化,即是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於工作、學習和業餘興趣上,尤其是當自己強迫性思維出現時,若能及時去注意別的事情,去從事自己最感興趣的活動,轉移自己對強迫性思維的注意,也就能避免心理矛盾和痛苦。
個自我心理調適 大量臨床資料提示,強迫症更好發于那些個性心理素質較差的個體。表現為意志不強,意識理智對自己的思維活動缺乏有效的控制,也表現為自己心理調適能力薄弱,不容易避免強迫性思維所帶來的心理矛盾,無力擺脫強迫性思維及其所引發的惡性循環。克服強迫症關鍵仍在自己。要磨煉自己的個性,增強自己的心理承受和心理調適能力,以期從根本上克服強迫症。
心理學幫助 具體可包括兩方面:其一是適當的藥物幫助,可服氫丙咪嗪等,開始宜小劑量,氯丙咪嗪從25毫克/每日起服,逐漸增量,最高以不超過200毫克(8片)/日(數次分服)為宜。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其二是心理幫助。接受心理醫生的疏導和實施必要心理治療。例如森田正馬先生所創立的森田療法對強迫症等神經症的治療效果顯著,可在心理醫生指導下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