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減肥

過午不食養生法怎麼操作?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過午不食的說法,其實這是古代時候的觀念了,現在不提倡這種養生方法,如果經常過午不食的話,很容易會出現胃病,人的內分泌可能會紊亂,而且即便減肥成功了,反彈的概率也很高,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要選擇過午不食養生減肥的話,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是至關重要的。

過午不食養生法:

據考證,醫家最早談論“過午不食”的是清初三大名醫之一的喻昌,他在其醫案專著《寓意草》中,介紹一例“血證兼痰證治法”時提到飲食調養的重要性,提到飲食時間與痰濁化生相關,從人體陽氣變化規律看,中午之前陽氣漸旺,可助脾運化,不易生痰;午後陽氣漸衰,此時再進食,則飲食難化而變生為痰。

用現代營養學觀點看,喻氏此說有一誤區,人體是恒溫動物,其消化吸收能力變化與整體健康狀態、活動方式和進食品種、數量相關,和自然界的晨昏晝夜變化並不一致。

喻氏之所以援引佛教“過午戒食”談病後調護,與他由儒入禪、由禪入醫的閱歷有關。除喻氏外,其他醫家異口同聲直指此說出自佛教而非醫學。如陳岐說“釋教過午不食”,王孟英指“釋氏有過午不食之戒”,曹慈山講“釋氏有過午不食之說”。

正確的養生方法:

1、首先,中醫養生貴在養德,這是健康和長壽的最重要條件。

2、養生的第二個關鍵因素就是進行有規律的運動。生病的人需要運動,沒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過運動從而得以預防。在運動的同時,達到強身健體,增強意志、促進消化迴圈,增強免疫力的目的。

3、第三點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養生要求要培養健康的精神,穩定的情緒,這樣才能避免精神極端、心理波動,和情感不穩定。根據中醫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的觀點,進一步說明情緒,精神心理保健是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切對人體不利因素的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緒。人的精神狀態正常,機體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會增強,從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4、健康、平衡的飲食也是養生的必備因素。數千年以來,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認定是達到長壽的關鍵因素,不合理的飲食習慣責備認為是使健康出現問題的根源。

5、預防疾病也是養生的重要一環。通過有規律的鍛煉,正確使用藥物,適當的進行食補,以及其他的有益於健康的活動,每個人都可達到強身健體,延緩衰老之目的。